退休力/退休理財規畫 注意3魔鬼細節

退休不是生活與工作的切點,而是不同生活型態的轉換。圖/123RF

● 退休後,生活目標隨時間、健康狀況改變

●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估算,要看中期、長期趨勢

● 退休金試算含括多項指數、參數,較不會失真

黃正勳。記者林澔一/攝影

退休三階段 所費大不同

黃正勳說明,在「有錢有體力」的第一階段,有能力出國旅遊,到了第二階段「有錢體力差」,或許就改爲在國內走走,當進入第三階段,即「錢少體力也差」時,或許就需要思考照護人力、醫療安排等問題,生活目標、型態不同,所需費用自然產生差異。

黃正勳強調,每一個選擇與每一個目標,付出代價不同,若退休後選擇住臺北市,可能需上千萬元的退休金,若住在中南部等地,可能七百、八百萬元已足夠。此中壯年思考退休金、進行財務規畫,須思考自己的生活目標、生活型態,才能夠精準規畫。

坊間公式 多數都有盲點

「許多人用坊間試算模組算退休金,結果一看,金額太過龐大,乾脆放棄!」黃正勳直言,坊間許多公式多數有個盲點,就是認爲「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維持固定,且以短期數值估算,其實將時間拉長就會發現,CPI會變動,實際上不見得需準備那麼多錢,必須精準試算,獲得合理數值,大家纔有執行的動力。

在退休理財規畫上,黃正勳發現多數人常犯錯誤,包括「收支管理太鬆散」、「理財策略過度保守」、「市場波動超乎預期,又沒有相對應理財知識」,還有就是 「以爲有穩定現金流,結果事與願違」等。

有人退休後每天找朋友吃吃喝喝,導致應酬、交通與娛樂費太高,影響往後生活與規畫,有人預計六十五歲退休,卻提早「被退休」,影響佈局。黃正勳指出,許多變數都需要去思考,進行調整。

退休5力 規畫理財藍圖

退休5力課程「財務安心繫列—簡單打造專屬理財藍圖」,由聯合報與「臺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TFPA)」攜手舉辦。

黃正勳將在第一堂課「財務規劃篇」樂齡生活─人生下個階段的規畫」中,運用多樣化試算模版,協助估算較精準退休準備金額,讓目標金額貼近實際生活,更易落實。

此外,黃正勳也會進一步引導學員瞭解物價指數、生活開銷、平均餘命、醫療支出、長照費用等,相關數值代表的意義,提醒大衆常忽視的盲點。期待參與者透過課程,釐清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更清楚掌握未來目標,在退休金規畫上,也可估算出合理數字,希望民衆、學員選擇自己想要生活,達到設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