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美麗雲南建設 四州市交出亮眼答卷
3月21日,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美麗雲南建設”2025年系列新聞發佈會——昆明、昭通、曲靖、玉溪專場。
2024年,昆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爲99.7%,首次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第一。開展草海東風壩水域生態修復,撈魚河溼地被評爲“中國最美溼地”,昆明南滇池國家溼地榮獲野生動物、生物多樣性、棲息地改善或營建類傑出獎。環滇池溼地植被覆蓋率從2007年的13.1%提升到現在的約81%,植物物種從232種增加至303種,鳥類從89種增加至175種,土著魚類恢復至6種,16種以上國家級珍稀、瀕危和保護鳥類在滇池及湖濱活動,滇池湖濱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
近年來,昆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定保持在98%及以上,空氣質量排名省會城市前列,“昆明藍”成爲金字招牌。全市建成各類公園(遊園)超1000個,建成綠美農村公路約2936公里、綠美高速公路214.4公里、綠美廊道25.6公里,建成並向市民開放環滇池生態綠道108公里。美麗鄉村建設有序推進,46個重點村基本實現“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題”,海宴村、福安村、小漁村等成爲網紅打卡地,初步構建“點上出彩、線上出新、面上成景”的環滇池生態旅遊圈。
昭通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路徑。全面落實揚塵污染防治措施,昭通中心城市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連續7年保持99%以上,全市11縣(市、區)未發生重污染天氣。赤水河(昭通段)出省斷面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成爲雲南省唯一入選的第二批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赤水河流域珍稀魚類從2020年的36種恢復到現在的4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金沙鱸鯉重現赤水河。
同時,因地制宜謀劃推動蘋果、花椒、竹子、馬鈴薯、天麻、特色養殖6大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既綠了山頭、美了村莊,又鼓了錢袋、富了羣衆,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曲靖監管執法紮實有力,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曲靖入選第一批全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和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名單;通過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試點驗收。曲靖經開區清潔生產審覈創新試點通過國家驗收,被納入全省首批零碳園區創建名單。馬龍被列爲全省唯一水土保持碳匯交易試點縣,首單碳匯交易成功簽約。研究制定《曲靖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首單跨州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交易成功簽約。
此外,曲靖市嚴厲打擊破壞環境資源違法犯罪行爲,破獲環境資源違法類案件376件,打處犯罪嫌疑人365人。
玉溪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典範更趨穩健。依託澄江化石地和撫仙湖兩大生態資源優勢,深入探索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全面保障生物生態安全,構建起和諧共生的空間格局,實施綠孔雀棲息地修復和生物廊道建設項目,推進西黑冠長臂猿、陳氏蘇鐵、文山兜蘭等珍稀瀕危極小種羣物種拯救保護項目,在玉白頂林場建立全國最大的雲南鬆良種種質資源庫,全市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率達91.45%、典型生態系統保護率超95%。
玉溪市持續打好撫仙湖、星雲湖、杞麓湖保護治理攻堅戰。紮實推進南盤江、元江保護修復,加大流域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同時,哀牢山“生態資源+文旅融合”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在全省推廣,真正把改革“全景圖”轉變爲發展的“實景圖”。
記者 李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