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產”蓄勢破圈——臨滄市高原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觀察

澳洲堅果樹苗生長期,鎮康縣無人機接線員忙碌地接單;永德縣“產研小院”裡,無人機正在起飛;直播間裡,村民藉助互聯網介紹自家的優質農產品;一戶戶農家樂裡,村民們正忙着招待四方來客……

近年來,臨滄市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推動產業生態由產品集聚的“小特產”轉變爲生產要素集羣的“大產業”。截至2023年底,累計建成2200萬畝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基地,8個國家、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023年,臨滄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96.7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萬元,同比增長8.3%。臨滄農業發展以“特”突圍,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強勢崛起。

農文旅融合

打造“詩與遠方”臨滄版

氣候溫潤適宜,風景清新如畫,四季果蔬不斷。

在永德縣勐底農場社區,枝頭碩果累累,果香瀰漫。永德縣7月份舉辦的“綠色山水·宜居永德”2024永德芒果之鄉文化旅遊節,吸引了大批遊客紛至沓來。

“芒果節期間,來我們山莊吃飯基本上都要提前預訂。”德黨鎮戶乃村龍洞塘山莊負責人羅勤說。據統計,7月5日至7日,芒果節接待遊客5.6萬人次,旅遊消費約4000萬元。近年來,永德芒果節的規模逐年擴大,影響力也從區域走向全國,“果香永德”品牌逐漸打響。

冰島清幽雲霧繞,勐庫茶香漫山腰。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借冰島茶之盛名打造專業茶旅線路,讓遊客感受雙江古茶樹的魅力。

清晨,走進雙江縣榮康達烏龍茶莊園,空氣中茶香幽幽,水霧瀰漫於茶樹間,二者相互融合,令人陶醉。深度茶山行不僅讓遊客領略到美麗的茶園風光,更增加了茶農的收入,爲雙江縣的發展帶來新契機。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芒見自然村依託山水如畫的景色,發展農業觀光、農耕文化體驗等鄉村旅遊產業,走出了一條“稻香漁歌”農旅融合發展新路子;滄源佤族自治縣芒陽村依託佤族文化,建起了農家樂、農家客棧,建設農業生態旅遊示範帶;臨翔區邦東鄉搶抓“瀾滄江黨建示範帶”建設機遇,發展沉浸式、體驗式鄉村旅遊;鳳慶縣箐頭村聯動周邊村寨合力打造“茶花節”品牌,吸引八方遊客,實現旅遊收入約600萬元……

臨滄市率先啓動102個鄉村旅遊示範村建設,翁丁、安石、允俸、公弄4個村被評爲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5個鄉鎮15個村被評爲雲南省旅遊名鎮、名村,7個村被評爲雲南省金牌旅遊村和雲南省最美鄉愁旅遊地。2023年,臨滄實現鄉村旅遊收入103.92億元,同比增長17.94%。

臨滄利用自身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將農業生產與文化傳承、旅遊觀光有機結合起來,讓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打造農文旅融合的臨滄樣板。

政府搭臺背書

小產品牽手大市場

“我手裡的這款是2013年的小戶賽,入口是紅糖粉般的糯甜之感,沒有一點苦澀的味道。”在“中國雙江冰島茶薈”直播間裡,主播周琦說起茶來如數家珍。

過去,市場上部分商家以次充好,損害了消費者、茶農利益和冰島茶聲譽。圍繞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茶”統籌發展,雙江縣成立了“中國雙江冰島茶薈”電商直播平臺,這是“勐庫大葉種茶”區域公共品牌下建立起的以政府信用背書的品牌聯盟,爲本地茶企與消費者之間搭建起一座值得信賴的交流橋樑。2023年8月開通上線,2024年7月上旬銷售額超4100萬元,復購率高達90%。

鳳慶滇紅茶有着悠久歷史。2021年起,鳳慶縣成立滇紅茶產業聯盟,協調推動聯盟企業與一批茶葉企業建立合作關係,提升鳳慶滇紅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2023年,鳳慶實現茶葉綜合產值77.74億元,茶農人均收入6742元,同比增長11.65%;實現茶葉稅收1453萬元,同比增長65.87%。

產業聯盟、品牌聯盟的成立,有效破解大品牌小效應、大產業小市場、大資源小收益等突出問題,同時進一步打造農業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

鎮康縣咖啡種植歷史悠久,屬全省重點咖啡產區之一。2016年起,因國際市場低迷,咖農管護積極性降低。2023年,鎮康引進雲南鎮康哈里咖啡莊園有限責任公司,採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實現咖啡從種植、採摘、加工到銷往全球的全產業鏈貫通,解決了咖啡銷售渠道不暢、農戶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讓邊境咖啡對接大市場。

大道延伸,拉近城鄉;鐵路交錯,連接繁華;橋隧越嶺,突破天塹。交通日益便捷,人們“走進來”和“走出去”都更爲輕鬆。

臨滄採取多種形式推薦“綠色臨品”,助推臨滄優品“下山、進城、出海、上網”。舉辦臨滄(鳳慶)紅茶節等活動,邀請企業、專家“走進來”參與臨滄產業發展,組織企業“走出去”參加農產品展銷會,服務企業直播銷售,提升“綠色臨品”的知名度。

臨滄市主動對接國內、省內大宗農產品銷售企業和互聯網產銷平臺,幫助農產品生產企業開拓市場、促進銷售,基本實現省級龍頭企業縣級全覆蓋,市級龍頭企業鄉村全覆蓋。2023年,臨滄累計實現農產品網絡零售額9.74億元,淨增54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累計達314戶,登記註冊3024戶農業企業,累計註冊登記395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5135個家庭農場。特色農產品搭上了電商的快車,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爲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

院士專家助力

“土特產”華麗轉身

新質生產力猶如一陣春風,吹進臨滄廣袤的田野。

在永德縣德黨鎮產研小院上空,一臺臺多光譜無人機一掠而過,就能獲取到鮮花的表型狀況。“憑藉這套無人機表型測定系統,不僅能快速瞭解到病蟲害情況,更讓鮮花的性狀直觀地呈現在眼前,從而進行品種篩選。”春城產業導師、雲南省農業科學院月季遺傳育種專家李淑斌說。

2022年,永德縣引入李淑斌月季育種團隊,建立“產研小院”暨鄉村振興實驗室。自成立以來,通過建設香水月季種質資源基因庫、種子保育大棚和高端溫室大棚,將選育出來的永德月季在大棚裡面進行切花種植,最終切花月季將以“永德月季”的品牌向全國發售。

如今,在永德縣城區主要街道已示範種植李淑斌團隊培育的月季,盛開的月季讓永德縣變得越來越美麗,也輻射帶動企業和農戶實現共同增收。2023年,“產研小院”孵化的4個研發中心總產值近1億元,銷售收入4000餘萬元,收穫50萬粒月季雜交種子,帶動100多名羣衆在家門口就業。

在澳洲堅果生長的關鍵時期,鎮康縣澳洲堅果種植基地的無人機作業團隊正在開展葉面施肥與病蟲害防治飛防作業,爲澳洲堅果豐產豐收保駕護航。

臨滄市具有發展堅果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2023年,臨滄市依託中國工程院鄧秀新院士以及華中農業大學、雲南省農科院等院校,成立了臨滄堅果提質增效技術研發攻關隊,把100多名科技人員集中統籌起來,選定臨滄市7個堅果試驗示範點,深入田間地頭教授堅果修剪、施肥、保果、防病蟲鼠害等技術方法,讓技術落到果園,從根本上提升堅果品質。

近年來,臨滄市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示範應用,提升農業科技服務能力,構建“院士專家團隊+市級科技人員+縣(區)級科技人員”的科技服務體系,持續突破重點產業領域關鍵技術,推進茶、糖、果等農業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同時,加強與省內外涉農院校、科研院所的對接聯繫。2023年共發佈64個次主導品種、45項次主推技術,建設27個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開展40場次年度主推技術展示示範活動,培育30個科技示範主體,招聘78名特聘農技員,科技進步貢獻率預計達60.5%,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55%。

無論是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產品,還是藉助無人機爲傳統農業增添動力,抑或發展綠色、有機的高端農作物,臨滄農業在科技創新驅動下,正從粗放式經營向精細化管理華麗轉身。

短評

雲南高原特色農業已成爲與東北大農業、江浙精細農業、都市農業並列的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又一典型模式。作爲農業大市,臨滄市也曾陷於“樣樣有、樣樣好、樣樣少”的窠臼,如今秉持“專精特新”理念打造“土特產”大文章,並重視科技賦能,臨滄市農業產業不斷優化升級,產業鏈逐步完善,農文旅融合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具有地域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品牌不斷涌現。

臨滄地處邊疆卻能放眼四海,不斷探索有效聯農帶農機制,實現優質農產品走出去,劃出高原特色農業突圍破圈的閃亮軌跡。

雲報全媒體見習記者隋鑫 記者趙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