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水中腐屍硅藻檢驗關鍵技術

水中腐敗屍體鑑定的難題基本解決了,我們還要做陸地上腐敗屍體的研究。

第❿期

人物名片

趙建

(廣州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所法醫檢驗科科長)

他與團隊成員攻克了硅藻檢驗多項核心技術難題,形成了系統的技術體系,解決了水中腐敗屍體死因鑑定國際難題,顯著提升我國法醫病理檢驗鑑定能力,達國際領先水平。

他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獲得首屆廣東省青年科技創新獎,入選廣州市高層次人才庫;獲得公安部科技獎二等獎1項(個人排名第1),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個人排名第4);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爲生者權,爲死者言。”談及對法醫崗位的理解,廣州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所法醫檢驗科科長趙建這樣告訴南都記者。

身爲法醫,他曾爲搜尋物證,跳進污濁的河水;爲明確現場痕跡,爬上高壓鐵塔;爲確定死亡人數和案件性質,衝進危險的火災現場。至今,他已勘查重大、疑難現場400餘次,檢驗屍體600多具,在全國一系列重大突發案事件的偵辦中發揮重要作用。

而在案發現場之外,實驗室是趙建身影出現最多的另一個地方。針對水中腐敗屍體死因鑑定難題,他與團隊建立硅藻檢驗技術體系,解決多項核心技術難題,提高了國內同行病理檢驗能力。

勘查重大疑難現場400餘次

火場、水中溼地、高墜現場、叢林野地……從警12年,趙建不知勘驗過多少個案發現場。作爲法醫,他常年與屍體打交道,直面血腥、腐臭,找出蛛絲馬跡,還原真相。

面對身邊人對他職業選擇的不理解,趙建說:“要爲生者權,爲死者言。”

“法醫的工作環境相對來說比較艱苦,我們需要到現場勘驗,不管烈日還是暴雨。”他回憶,一晚,有村民報案稱妻子失聯。次日凌晨,在後山山坡竹林發現其妻子遺體,初步懷疑爲意外摔跌死亡。“當時看的話,屍體體表有一些擦傷,就像是從山坡上滑下去摔死的。但現場警方發現,死者的一隻鞋子找不到了,存在一些疑點。”法醫也趕到現場,通過屍體檢驗和現場勘查,趙建在頸部和顏面部發現發現了勒頸導致機械性窒息死亡的證據,而且死者存在被拖拽等作案過程。據此,警方開展偵查,迅速抓獲嫌疑人,爲案件及時偵破提供了技術支撐。

案件偵破也離不開敏銳的觀察,在千絲萬縷中抓住最關鍵線索,抽絲剝繭。趙建舉例,他們曾在破案過程中通過足長、小腿骨長,推算出受害者的大致身高、性別;又通過膝關節軟骨的磨損程度,判斷出其年齡。“有性別、身高、年齡,再去找這個人,就更容易了。”然而,每當案件性質不清楚、受害者死因不明時,趙建的工作壓力就格外大:破案花費的時間越久,嫌疑人逃脫的可能性就越大。“到底是意外還是命案,我們反覆研究分析,連夜找尋證據。”他印象裡,最長曾兩天未閤眼休息。

如今,通過法醫行業技術革新,案件的偵破效率不斷提高。某年,廣東某市潘某被人搶劫殺害,21年後嫌疑人被抓獲。在嫌疑人拒不供述作案過程的情況下,趙建應用硅藻檢驗技術,明確已埋葬了21年的屍體死亡原因。在另一起案件中,某省一廢棄水窖內發現一具女屍。經查,死者系6年前失蹤的高某。屍體高度腐敗蠟化,當地難以明確死者死亡原因,無法起訴犯罪嫌疑人。於是,趙建應用硅藻檢驗技術,明確6年前死者的死亡原因。

由於技術先進,趙建所在的實驗室承接的案件,超過七成來自外省市,爲全國打擊犯罪、維護司法公正奉獻力量。

作爲法醫專業技術骨幹,趙建應用自身紮實的專業知識,解決了工作中一系列難題,勘查重大、疑難現場400餘次,檢驗屍體600多具,發出檢驗鑑定報告800餘份,在一系列社會密切關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案件中發揮關鍵作用。

填補硅藻檢驗多領域空白

南方地區水域發達,天氣炎熱,水中屍體容易呈現腐敗現象,於是,一些原本存在於屍體上的真相被掩蓋,偵查工作常因此深受阻礙。“例如,屍體高度腐敗後,我們很難判斷死者是生前入水,還是死後入水,這可能就是一個案件推動的關鍵線索。”趙建介紹,水中高度腐敗屍體死因鑑定不僅成爲廣東警方的難題,更是國際公認的難題。

爲攻克這一難關,趙建參與建立了法醫學硅藻檢驗實驗室。法醫硅藻檢驗技術體系從“零”起步到成果全國應用,凝聚了趙建十年的心血和汗水。

2015年以來,趙建帶領團隊在硅藻檢驗基礎理論、量化指標、智能化技術等難題開展系列研究。他們解決了硅藻檢驗診斷溺死的重要理論問題,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硅藻檢驗量化指標,顯著提高了溺死診斷的準確性;建立了基於人工智能的硅藻自動搜索、比對技術,解決了基層技術人員檢驗硅藻搜索難、識別難、定性難的困境。“硅藻診斷溺死量化指標及自動識別技術”獲得2020年度公安部科技獎二等獎。

“其實在百年前,就已經有人用屍體內出現的硅藻,來判斷溺死原因,但卻發現結果並不可靠。”趙建介紹,但如今,通過技術革新,他們已經形成了系統的硅藻檢驗技術體系。

其中,“微波消解-真空抽濾-掃描電鏡聯用法”爲溺死診斷提供了準確、高效的硅藻檢驗技術,檢出率從過去國外的28%提升至97.4%,達國際領先水平。研究團隊自主研發了“一體化硅藻檢驗平臺”,填補了該領域的設備空白。“非溺死屍體臟器硅藻的大樣本觀察及來源研究”發現硅藻進入人體器官的方式、種類及分佈特徵,填補該領域的理論空白。

“法醫是綜合性學科。”回憶這一路走來,趙建表示,在研究過程中,還會涉及環境學、微生物學、人工智能等多方面,他需要不斷學習,才能實現創新。“如今,水中腐敗屍體鑑定的難題基本解決了,我們還要做陸地上腐敗屍體的研究。”他介紹,團隊還建立了虛擬解剖實驗室、生化檢測實驗室等。

更深入的法醫研究從未止步。趙建說:“我們有滿腦子的想法,還有非常多的問題需要攻克。”

奮鬥者說

南都:你爲何選擇成爲法醫?這麼多年的從警經歷,會讓你對這一職業有更深刻的認識嗎?

趙建:2012年,我從中山大學法醫學專業畢業後,就加入了廣州公安,然後一直在法醫崗位上。

每個男孩子心中都有一個警察夢,我也不例外。最開始,其實更多的是覺得法醫專業比較有意思。我也和大多數人一樣,都是從電視劇裡瞭解到法醫專業,感覺非常酷。

但是走上這個崗位後,我發現在實際工作中,法醫的工作環境是比較艱苦的,除了在實驗室裡進行研究檢測,更需要到現場勘驗,不管是烈日還是暴雨,工作中經常還要面對腐敗的屍體。

我漸漸發現,原來這個工作不是那麼容易的。但看到案件一個個被解決,能夠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我就感受到很高的職業榮譽感和成就感。

南都:在廣州公安的探索下,如今形成了系統的硅藻檢驗技術體系。這一技術的應用情況如何?

趙建:法醫硅藻檢驗技術體系從“零”起步到成果全國應用,離不開整個團隊的努力。我們的研究成果爲全國29個省解決水中疑難屍體硅藻檢驗3100餘宗,並指導國內公安、院校等70多家單位硅藻檢驗實驗室設計、建設和技術支撐,並已在奧地利等國外實驗室應用。

採寫:南都記者 敖銀雪 圖片:廣州公安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