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穿越7公里老虎區 印度生只爲辦理赴臺簽證

印度仍被列爲COVID-19重點高風險國家。(圖/美聯社)

臺灣重啓境外生入境,愈來愈多的印度學位生及華語受獎生已迫不及待着手準備,日前還有學生因住家偏遠,先徒步7公里穿越老虎出沒的地區,再搭車7小時前往駐印度代表處辦理簽證。

基於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控制考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5月19日起暫停未持居留證之非本國籍人士入境,包括學生在內。如今國內及國際疫情趨緩,指揮中心於8月20日同意重新開放境外學位生及華語受獎生等申請入境。

駐印度代表處接到領務局正式通知後,9月開始受理印度學生赴臺簽證,截至今天,大約接到150件申請,以及340多件赴臺求學相關文件驗證。

駐印度代表處教育組組長陳立穎向中央社表示,目前印度赴臺學生有三種,一種是獲得臺灣不同政府單位獎學金、一種是取得臺灣個別大學獎學金,另一種是自費。

根據教育組資料,今年度獲頒臺灣獎學金的學位生有45人,短期的華語獎學金有72人,至於拿個別學校獎學金和自費赴臺求學的人數,則較難有準確統計。

陳立穎說,這些學生已陸續前來辦理簽證,日前有一位獲臺灣大學機械系研究所錄取的印度學生,從家鄉走路7公里,途中經過老虎出沒的區域,再搭公車7小時到代表處。

他說:「在印度,跑一趟德里不是臺灣人想像中的方便

,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險。」

記者嘗試與這位學生聯絡,但因偏遠地區通訊不良,未能成功。

由於印度仍被列爲COVID-19重點高風險國家,因此印度學生需被集中檢疫隔離,他們取得簽證後何時能成行,需視國內集中檢疫所能量而定。

華語獎學金得主之一的拉瓦特(Naveen Rawat)受訪表示,他將在臺灣研習語言3個月,但由於臺灣仍要求印度學生抵臺後集中隔離,他需等到10月下旬集中檢疫所出現牀位才能啓程。

拉瓦特認爲臺灣的華文學習環境比中國好,因爲「我聽說臺灣人很有禮貌、樂於助人,我在臺灣人開的補習班裡學習華文時,就已從臺灣教師的身上看到這些特質

。」

同樣預定在本月底赴臺的威廉(Aastha William)告訴中央社,從家庭經濟條件來看,出國讀書對大部分印度人都是奢望,除非是獲得獎學金。

威廉是家中第一位出國的成員,將在臺灣停留兩年,完成碩士學位,現在心情既興奮又緊張,還要頂住家族的壓力,因爲她即將23歲,族人認爲她該做的事是結婚生子,所幸父母力挺她的夢想。

預定於11月赴臺6個月的羅伊(Harshita Roy)說,之前在印度上課時,臺灣總是作爲中國的附帶議題出現,但在疫情爆發後,臺灣憑藉優良的防疫表現大大地增加了能見度,現在印度有更多人認識臺灣,地緣政治的變化也讓更多印度人想要了解印臺關係。

她表示想在學成後進入學界或智庫服務,成爲中國議題專家,臺灣使用繁體中文,且更完整地保存了中華文化

,這對她達成目標更有幫助。

根據教育部統計,2019年計有2783名印度籍學生在臺就學,在境外生國籍排行名列第11,但若從總人口數來看,印度人來臺留學比例偏低,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陳立穎分析,和歐美國家相比,印度人對臺灣相對陌生

,因此教育組正透過開設更多臺灣教育中心,以及與印度高等學府舉辦視訊研討會等作法,提高臺灣在印度的能見度,讓印度學生對臺灣的求學及整體情況更加了解

另方面,駐印度代表葛葆萱表示,教育合作是新南向政策的重點,也是代表處的工作重心,除提升雙方學術交流之外,也希望曾在臺讀書的印度學生未來能成爲臺灣中小企業進入印度的夥伴。

葛葆萱說,近來他到印度各高等學府參訪,都受到熱烈接待,顯示印方已深思到臺灣的高等教育品質,也樂意與臺灣合作,因此對未來能有更多印度學生赴臺深造,抱持很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