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裝甲兵騷動 戰車衝出營區直奔臺北 軍方嚇出一身汗

意圖資料照/軍聞社提供)

新竹湖口是我國裝甲兵重鎮,1964年發生的湖口兵變震動全臺軍方坦克部隊管制特別小心,但很少人知道1976年有第二次兵變,一輛坦克車衝出營區欲直搗臺北,首都衛戍部隊出動圍捕,最後三名叛變土官兩人自殺、一人重傷。

參謀總長賴名湯在1976年3月24日的日記中寫道「戰車部隊出事」,今晚9時30分,湖口的裝甲第2旅,有上士代副排長楊炳榮,因爲受了連長兩節耳光的打,很氣憤的率領了其他兩名中士車長,駕了M41戰車一輛,衝出營門,沿新豐新竹縣)向觀音桃園市)而去。

賴名湯在深夜11時50分得到了報告,即通知陸軍司令(安瀾)和宋作戰次長心濂),應即通知一軍團及衛戍師,即刻追捕,並務必阻止其進入臺北市,終於在桃園觀音、大園之間的沙坑上發現,三員中二中士已自殺,楊上士自殺未遂,但受重傷。裝甲部隊如此的出事,這是第一次。

坦克戰力十足,有如機器戰警,一旦兵變威力驚人,軍方對此也瞭然於胸,特別是1964年第一次湖口兵變之後。國軍久訓不戰,加上大陸老兵無法回家又不能結婚,部隊心理狀況其實極不穩定,稍一不慎就會出事,不僅是陸軍部隊,空軍警衛旅、防砲部隊也經常發生軍紀問題,甚至有軍人挾持民女攜械掃射。

第一次湖口兵變發生在1964年1月21日早晨,時任陸軍裝甲兵副司令趙志華少將到陸軍裝甲兵第一師,進行年度裝備檢查。上午10時許,趙志華完成各項檢查,在集合場對受檢部隊訓話時,突然言辭激烈攻擊政府,並號召裝甲兵到臺北勤王、清君側,結果被政戰人員伺機制伏。

行政院院長郝柏村回憶錄中寫道,在他即將結束侍衛生涯之際,蔣經國特別提醒他,現在部隊與十年、五年前均不同,帶兵應注意部隊的心理狀態,要聽不由口中說出的話,用心聽心中的話,考覈部隊心理是否在動亂中經得起考驗。蔣經國特別提及裝甲兵趙志華事件,雖爲不知不覺,偶然一人所發生,但必須提高政治警覺,防範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趙志華與蔣緯國將軍交情甚篤,當年因未能繼任裝甲兵司令而在湖口意圖兵變,經軍法審判判處死刑,判決已經總統批可。但總統又批示案留侍衛室,故死刑判決迄未發下,當然也無從執行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