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再提核能 重申未來臺灣產業轉型需要高品質電力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27日出席2024創投年會,以「投資臺灣 產業發展新佈局」爲題演講,再次提到核能,且重申臺灣未來產業的轉型,不管是往電動車(EV)、高階晶片製造或發展AI,都需要高品質的電力。

童子賢指出,小小的臺灣土地在全球排名137名,人口也只排全球第57名,但臺灣GDP排名卻是全球第22名,2023年GDP來到7,551.2億美元、表現優異。

童子賢指出,臺灣過去五年,以科技產品出口成長最快,佔比約達六至七成,比如聯發科(2454)的晶片、華碩(2357)的筆電、臺積電(2330)的晶片。而在疫情期間,2021-2023年臺灣經濟表現,尤其是出口持續成長,優於全球均值。

童子賢強調,臺灣不管是高科技、農業社會、輕工業到重工業,皆需要人才,因此,高等教育跟普及教育,其實是臺灣最好的一項投資。

他說,回首臺灣產業轉型歷史,曾經臺灣政府早期提倡家庭工廠,也就是家家戶戶從事手工塑膠花、聖誕節燈泡等,這是因爲臺灣本身沒有資源,爲了獲取石油,臺灣要靠這樣方式去賺取外匯。

童子賢表示,現在當前我們處的環境是新全球化,主要是因應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所講的全球化已死,而新全球化也出現新的現象,尤其是製造業開始搬遷,遷到印度、墨西哥、越南、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地,整個東南亞國家大部分都參與到「全球製造再平衡」。

而從其他方面來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定義全球化的四個方向,包含知識的傳播、貿易與國際往來、資本與投資流動及人口流動,但現在美國很多學校已不再招收某些國家的留學生,或是產品禁止賣到某些國家,這顯示在很多方面全球化已死。

從全球化歷史來看,16世紀時是香料、絲綢、瓷器貿易,而到了20世紀,財富及國家力量的象徵是石油,但到了21世紀,可能是太空、半導體或新能源產業。

童子賢表示,AI會帶來創新產業潮,但AI的核心可能會被少數重要平臺業者掌握,且AI也加強了現代既有的強權力量。但從臺灣的角度來看,臺灣在AI產業佔有有利位置,應該要持續地去創造條件。

他說,有人說AI會泡沫化,「但我常說少去做杞人憂天的想像」,因爲AI如果有泡沫化,那也會像2000年網路泡沫後,之後會越來越完善,因爲AI的應用將大量提升人類生產力。

此外,童子賢舉日本及歐美先進國家爲例,近年加大力度使用核能。他說,能源有韌性、國家纔會有韌性,而電力即是國力,這是因爲臺灣要產業轉型,不管是往電動車、高階晶片製造或發展AI,都需要高品質的電力。

童子賢重申,電力用在AI、電動車跟高階晶片製造,是進步國家高度生產力的進化象徵,不應該排斥它,而應該創造條件來滿足它,把產業轉型的所有條件準備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