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少子化!日本仍有私校擠破頭也難進 專家指這2點可借鏡

日本卻有部分私校,能讓學生「擠破頭也來讀」,其優勢作法,除了敢給教師好薪資,還有哪些可讓臺灣借鏡? 圖爲早稻田大學。取自X@waseda_univ

臺灣和日本的大學經營,都面臨本國國民生育率低衝擊;然而,當臺灣許多私立大學,因爲招生狀況不見起色、一籌莫展時,日本卻有部分私校,能讓學生「擠破頭也來讀」,其優勢作法,除了敢給教師好薪資,還有哪些可讓臺灣借鏡?

少子化衝擊,使大學招生日益艱困,臺灣各大專院校經營者,在積極拓展生源之際,也持續尋求他國經驗,作爲借鏡。

以同樣面臨少子化的日本爲例,即使當地高教經營十分辛苦,仍有部分私立大學,能讓學生「擠破頭也要來讀」,連文部科學省都喊話,要求不得「招生超標」,否則將減少對這些私校的補助。

從事臺日學術交流近30年、曾在京都大學任教的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徐興慶表示,像是早稻田、慶應、立命館、同志社等私立大學,都被視爲優質學府,就算少子化讓許多大專院校壓力倍增,這些名校依舊經營得有聲有色。

徐興慶指出,日本私立大學教職員待遇,不會比國立學校遜色,上述知名學府的教師薪水,甚至優於國立大學,「這些名校給老師的待遇愈來愈好,學生愈來愈多。」

其中,早稻田大學還因招生「太過理想」,遭文部科學省點名,限制其學生人數,不得超過五萬人,否則將減少補助。

早稻田、慶應、立命館、同志社等私立大學,都被視爲優質學府,就算少子化讓許多大專院校壓力倍增,這些名校依舊經營得有聲有色。圖爲立命館大學學生。取自X@Ritsumeikan_PR

大學教職員待遇不該「一國兩制」

徐興慶強調,大學教職員待遇,「一個國家不該有兩種制度」,臺灣私立大學聘任教師的標準,嚴格程度不亞於公立學校,但老師們的待遇,卻不如國立大學教師。

反觀日本,私立大學教師薪水,未必比國立大學差,甚至還更高,「如果能進入早稻田大學(當老師),只要想一個問題,就是『我如何給學生高品質的教育』,這是良性循環,可使學校招牌更亮。」徐興慶說。

前教育部長吳清基也呼籲,政府應實踐「齊一公私立大學學費」,讓私校能有更大的辦學、發展空間,「大學雖有公私之分,人才並沒有公私之別。」

在招生人數受限的情況下,早稻田等私立名校,不可能仰賴學雜費,作爲單一收入來源,包括校友募款、產學合作,都是創造收入的管道,且其中有一定比例的營收,會規劃做爲獎學金,藉此吸引更多國內外優秀學生。

徐興慶感嘆,日本知名學府就算「招生超標」,還是願意拿出獎學金,招攬優秀學生;相較之下,臺灣許多大學則是「找不到學生」。

朝高品質教育轉型、「母雞帶小雞」強化經營能力

不過,撇除早稻田等名校不談,日本很多位於非都會區的私校,難逃少子化衝擊,有本事滿招的學校,估計有一半在東京,這也是文部科學省要求某些大學,不得「招生超標」的原因,盼改善學生過度朝都市集中的現象。

2022年,日本新生兒人數,首度跌破80萬,創下歷史新低。日本中央大學前校長、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理事長福原紀彥不諱言,某些招生困難的學校,就算非常努力,也難克服困境,已是「生死存亡之秋」。

談到日本政府如何協助招生困難的私校,福原紀彥稱,比起「退場」,日本更重視「重新聚焦制度設計」。

福原紀彥說明,過去生源充足的時候,因學生人數多,教學品質未必夠好;現在雖然有少子化的問題,但可利用這個機會,調整成小班制教學,提升教育品質,朝「高品質教育」發展。

另一方面,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也在思考,用「母雞帶小雞」方式,讓經營良好的大學,和經營不善的學校,共同組成一間能夠永續經營的學校。

福原紀彥認爲,對日本和臺灣而言,增加國際學生來源,是相當重要的事情;現階段,爲改善缺工,日本政府正積極吸引海外人才,赴日本留學,並於完成學業後,留在日本工作。

福原紀彥也強調,不能把招生數量,當成評價私立大學的唯一標準,私校的改革、轉型,應以「教學品質」爲重點。

(本文出自2023.12.8《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