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汪品先院士與夫人孫湘君教授捐贈兩百萬,設立海洋獎學金

同濟大學供圖

9月15日,年已85歲高齡的著名海洋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汪品先與夫人、著名孢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同濟大學兼職教授孫湘君共同捐贈多年積蓄200萬元人民幣,在同濟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下設立“同濟大學海洋獎學金”,用於獎勵有志於從事海洋科學及相關涉海研究和技術研發、學習取得優異成績和研究獲得創新成果、具有科研潛力的同濟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捐贈簽約儀式上,汪品先院士、孫湘君教授與同濟大學校長陳杰共同簽署捐贈協議。陳杰向汪品先院士和孫湘君教授頒發捐贈證書。“設立基金、幫助同學,是我們多年的心願。今天這一夙願得以實現,我們感到非常高興。”汪品先院士、孫湘君教授表示,上世紀50年代,他倆曾在莫斯科大學同學5年,真切感受到來自祖國的關懷和厚愛,那時就下定決心要學成歸國、報效祖國。懷着這個情結,回國近70年來,兩人一直在各自崗位上爲國家科教事業貢獻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拿出多年積蓄設立海洋獎學金,是想在青年學子的求知路上,爲他們“加點油”,促進學生更快成長,推動海洋學科、海洋事業獲得更大發展。“設立這個海洋獎學金,也是向更多學科專業領域的學生髮出了召喚,希望有更多青年學生加入到國家海洋事業的隊伍中來。”汪品先院士特別指出,海洋屬於跨學科領域,需要多學科協同,非海洋學科的學生在這一領域也可通過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大有作爲。陳杰代表學校、代表方守恩書記,向汪品先院士和孫湘君教授慷慨捐資助學的善舉表示衷心感謝。他表示,今天,我們又一次被汪品先院士和孫湘君教授對祖國海洋事業的熱愛、對青年後備人才的殷切期許所感動。汪品先院士和孫湘君教授至今仍奮戰在立德樹人、科學研究的第一線,全年無休、忘我工作,是同濟大學以學術與育人作爲第一價值追求的傑出代表,是“學爲人師、行爲世範”的“大先生”,是同濟師生學習和追隨的榜樣,同濟大學爲有這樣的“大先生”而感到無比自豪。在汪品先院士的影響和感召下,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學生自發籌備“深海回聲”有聲電臺,將《深海淺說》一書製作成有聲書,發佈在喜馬拉雅和“同濟海洋人”微信公衆號上。儀式上,該學院學生洪同芳向汪品先院士和孫湘君教授贈送基於汪品先院士撰寫的科普書籍《深海淺說》製作而成的有聲書。據介紹,同濟大學海洋獎學金由同濟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管理,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負責具體評審事務。海洋獎學金每年評選一次,根據本金增值及新增捐贈情況,並結合工作實際,決定每年度獎勵名額、獎金額度。同濟大學海洋獎學金以200萬元爲啓動基金,接受熱心公益、教育事業的企事業單位、個人及各類社會組織捐贈支持。至今仍活躍在科研一線在同濟大學校園,不少學生偶遇過汪品先夫婦。有人在教工食堂遇見他們共進午餐,“他們的生活令人羨慕,工作幹勁更令人敬重”;還有人在人氣爆棚的《科學與文化》課上瞧見,汪品先院士在臺上講課,孫湘君就坐在臺下前排聽課;校園道路上,汪院士和夫人邊走邊聊的身影,也被同學們捕捉到,“好溫馨,好幸福”。汪品先和夫人孫湘君教授是莫斯科大學留學時的同學。結婚後,爲了各自事業,兩人分居京滬兩地30多年。孫湘君是我國著名的孢粉學專家,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從事新生代孢粉學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她曾組織建立第四紀花粉數據庫,積極推動我國花粉研究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退休後,她來到同濟大學,受聘爲兼職教授,參與深海方面的研究。至此, 兩人才得以在滬團聚。如今,兩人還經常一起去辦公室。汪院士長期致力於氣候演變和南海地質研究,開創南海古海洋學,在南海取得一系列科學突破,爲氣候演變理論提出了“低緯驅動”新觀點,爲邊緣海成因提出了“板緣張裂”新機制,挑戰源自歐洲的國際傳統認識。他領導我國南海大洋鑽探和規模空前的南海深部重大研究計劃,推動海底科學觀測網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立項建設,引領我國地球科學進入深海研究的國際最前沿,樹立了世界邊緣海研究的典範,爲我國贏得了南海深海研究的國際主導權。在學生們心中,汪品先院士是名副其實的“星”。偶遇老先生騎着單車奔波在校園,老師同學們會拍下來分享。今年4月7日晚,近10萬人圍觀的《科學與文化》直播課結束後,天上還下着細雨,汪品先準備趕回辦公室繼續工作。老師同學們追着給先生送傘,老先生說,“不用啦,幾步路就到辦公室,雨不大,沒關係!”就這樣,他騎着車溜的一下就走了。網友感動於他深夜下課後仍想着爭分奪秒工作,其實,汪品先一直在和時間賽跑。他常笑說:“人家做博士後,我是做‘院士後’。”1991年汪品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9年,他在南海主持實施了中國海首次大洋鑽探,那一年他63歲;2011年,他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南海深部計劃”的指導專家組組長,這項長達八年的計劃,是我國海洋科學第一個大規模的基礎研究計劃。汪品先還是我國科學界年齡最大的“深潛勇士”,2018年,時年82歲的他乘坐我國自主研製的載人深潛器“深海勇士”號,在南海三次下潛至1400多米深的海底。回來後他說,“這趟海底旅程,真像愛麗絲漫遊仙境一樣,我剛從仙境回來。”今年6月,汪品先院士入駐B站,如今已是粉絲量上百萬的UP主。面對網友,他再次提到,現在最缺時間,“我拿得出來的成果都是60歲以後,如果按照這個規矩60歲退休,那我什麼也沒做。我現在想,真的能甩開膀子乾的就是這些年了,這十來年了。”科學家似乎沒有真正意義的退休。如今,老先生每天早上7點半到辦公室,晚上9點半回家。相比以前,這個點回家已是很早了。以前,他從早忙到晚,直到11點纔回家。因爲去年生了一場病,住院一個多月,他改變了生活習慣,學會了午休。如果回家晚,夫人就可能打來電話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