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財務報表你可以看懂這個公司嗎?

提到財務思維,很多人自然會想到會計和財務報表。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呢?簡單來說,財務報表是公司的一份“體檢報告”,會計人員就是負責“抽血、檢測,把公司的各項經營活動量化、記錄下來,並製成報告”的人。但光有體檢報告還不夠,我們通常還要拿着它找醫生進行診斷,這是爲什麼呢?這是因爲體檢報告上只有數字,關於數字和身體狀況之間的關係,我們還需要聽從醫生的判斷。

財務思維就是根據公司的“體檢報告”,對公司做出健康判斷和決策的能力。

如果想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我們得先看懂“體檢報告”的結果。好的醫生不僅懂得怎麼看體檢報告,更懂得它提供的信息存在哪些侷限性。財務報表也一樣,如果想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就得理解企業的哪些經營情況能夠在報表中反映出來,哪些又是報表中看不到的。

對任何一家企業而言,有三張報表是最重要的。我先簡單介紹一下這三張表。

第一張表是資產負債表。它是會計年(半年或季度)末那天企業財務情況的一張靜態照片,它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家企業的“高矮胖瘦”。

第二張表叫損益表,也叫利潤表。如果說資產負債表是企業財務情況的一張靜態照片,損益表則像是一段錄像,它記錄了企業在一段時期內的經營成果,回放了盈利或虧損的形成過程。

第三張表是現金流量表,它反映的是企業在一段時間內,現金流入和流出的變化情況。其實,我們從資產負債表中就能看到企業有多少現金,爲什麼還要特意爲企業的現金狀況編制一張表呢?因爲現金涉及企業的生死存亡,太重要了。

那麼財務報表的兩大功能都有什麼呢?

在普通人眼裡,財務報表只是枯燥的數據和表格。但在財務高手眼裡,財務報表是一個重要的工具和一門必須掌握的語言。具體來說,在企業內部,財務報表是管理和決策的工具;在企業外部,財務報表是最通用的商業語言。

財務報表在企業內部的主要功能,是幫助管理者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

如果把企業管理者比作一架飛機的機長,財務報表就相當於飛機上的儀表盤。在飛行過程中,機長不可能親自收集飛機的各種數據,儀表盤就負責呈現飛行數據,讓機長對飛行情況一目瞭然,做出正確的駕駛判斷。財務報表在企業內部的作用也是如此:把企業經營情況轉化成財務儀表盤上的數據和指標,企業管理者就可以根據需要讀取和分析這些數據,進而做出相應的經營決策了。

當然,做出正確決策的一個重要前提是真正讀懂財務儀表盤上的數據,知道這些數據揭示了什麼信息。還要明白這些數據的侷限性,知道哪些重要的企業信息是財務儀表盤的“盲區”,是沒有被呈現出來的。這顯然就需要經營者具備發達的財務思維。

在企業外部,財務報表的主要功能則是幫助企業和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進行溝通。

爲什麼需要通過財務報表進行溝通呢?我們不妨反過來想一想,沒有財務報表的商業世界會是什麼樣的。

商業的核心是交易,企業之間的併購活動也是一種交易。假設你現在想收購一家企業,市面上會有很多企業可供你選擇。雖然這些企業很清楚自己的質量如何,但是作爲買方的你並不知曉這些信息。在缺乏瞭解的情況下,作爲一個理性的購買者,你只能根據市場上這些企業的平均質量來出價。面對這個由平均質量開出的平均價格,劣質企業顯然被高估了價值,自然特別想賣給你;而優質企業的價值被低估了,它們要麼選擇不出售,要麼只能賠本賣給你。這種情況如果一直持續下去,最終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優質企業會逐漸退出市場,最後留下的就只有劣質企業了,你能買到的企業的質量只會越來越差。

上面這個例子反映的交易困境是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喬治·阿克爾洛夫教授在《“檸檬”市場:質量的不確定性和市場機制》這篇論文中討論的一個經典問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主要是交易雙方之間的信息不透明、不對稱,導致買方無法識別哪些是好企業,哪些是壞企業。

其實,生活中的所有交易——比如買房、買車,甚至買菜——都存在類似問題,我們都可能由於不瞭解賣方的真實情況,買到“酸檸檬”,即質量差的商品。因此,要想建立良性的市場機制,就要想辦法讓買賣雙方之間的信息變得透明,加深彼此的瞭解。

但問題是,你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親自走訪市場上的每一家企業。如果企業能通過一種方法總結和展示自己的經營狀況,你就可以快速判斷一家企業的好壞了。

這種方法,就是提供一套財務報表。

所以通過財務報表去看懂這個企業的收益現狀,瞭解財務報表就可以瞭解企業的情況,老闆一定要懂得怎麼去看懂財務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