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也是致富增收園
春回大地,農事漸起,各地庭院經濟也拉開了大幕。甘肅省定西市岷縣近年來立足資源優勢,因戶施策、分類指導盤活庭院資源,大力發展中藥材手工切片、貓尾草加工、銅鋁鑄造、洮硯製作等庭院經濟,將農家小院的“手工活”培養成增加收入的“好產業”,讓“方寸地”變成“增收園”,激活羣衆增收新引擎。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引導農民發展適合家庭經營的產業項目,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林下經濟、民宿經濟。充分利用農村庭院空間內的各類資源,讓閒散資源“變現”,不僅能盤活閒散資源,還能爲助農增收、鄉村全面振興加油助力。
受地域、體量等限制,庭院經濟發展存在規模小、信息滯後、品牌競爭力弱,聯農帶農效果不明顯等問題。發展庭院經濟不能侷限於傳統的種植、養殖產業,而要立足鄉村特色,面向市場需求,結合手工製作、鄉村旅遊和農村電商等多元形式,建立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的新型農村經濟模式。
做“活”庭院經濟,因地制宜盤活資源很重要。要通過整合農業、文化、旅遊等資源,結合各地“一村一品”發展思路,鄉鎮村統一規劃設計,形成庭院經濟綜合效益。引導扶持村民充分利用庭院空間,發展適合當地的經濟作物,開展立體生態循環種養業;加快農旅融合鄉村休閒旅遊。引導有條件的村民結合本地資源條件,將庭院經濟與休閒觀光農業、鄉村農業體驗等相結合,通過休閒採摘、農家樂等經營方式,拓寬庭院經濟發展形式,多維度發展庭院經濟。
品牌建設是拓寬市場、做強庭院經濟的關鍵。庭院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需經歷從“單打獨鬥”轉向市場化協作的過程,因此要通過政策支持和技術指導讓農戶探索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支持庭院經濟經營戶加大電商營銷力度,開展直播帶貨,多種渠道促進產品銷售、提升產品競爭力,不斷拓寬市場;通過鼓勵年輕人返鄉創業,引入創新思維,以職業培訓支持“家庭式”手工作坊升級爲特色品牌。
此外,還要不斷強化聯農帶動聯結,加大產銷對接力度,引導庭院經濟經營戶與市場、超市、酒店、網購平臺、文旅經營企業開展對接活動,暢通產品銷售渠道。充分利用定點幫扶、社會力量幫扶等消費幫扶政策將採購和銷售庭院經濟產品作爲支持內容,助力提升產品品質和知名度;發揮鄉鎮龍頭企業、村專業合作社及村集體經濟組織等經營主體帶動作用,採取“經營主體+農戶”的模式開展訂單生產或通過線下線上銷售的方式,實現產銷對接,構建緊密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庭院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趙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