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嬰兒睡着發出「咻咻」呼吸聲 小心細支氣管炎找上門

桃園醫院醫護呼籲,家中若有嬰兒者,應留意寶寶睡覺時是否有喘鳴聲。(示意圖/shutterstock)

家中若有小嬰兒,晚上睡覺時如果能清楚聽見「咻咻咻」的呼吸聲,且寶寶有躁動、胃口差等情形,一定要特別注意。桃園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李倩瑜指出,細支氣管炎爲嬰兒時期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好發於秋冬和春天,尤其是2個月至18個月大的嬰兒,由於嬰兒氣管較細,發炎時氣道易狹窄及阻塞而使呼吸急促,纔會引發喘鳴聲。

李倩瑜分享患者案例,她說,日前有名3個月大的寶寶,近幾日出現呼吸急促、發燒及咳嗽的症狀,尤其到了夜晚,呼吸時胸部起伏變得更大,媽媽貼近寶寶時還可聽到「咻咻咻」的呼吸聲,寶寶雖然還是很有活力但卻變得躁動不安、胃口也差,某天晚上睡覺時,寶寶翻來翻去哭鬧,呼吸聲越來越大,且脣色已微微發紫,爸媽連忙將寶寶送到醫院,護理師趕緊協助給予氧氣和支氣管擴張劑,寶寶的脣色才逐漸恢復正常,經醫師診斷後爲細支氣管炎。

李倩瑜說明,細支氣管炎是嬰兒時期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細支氣管炎的症狀,病程初期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像咳嗽、流鼻水或打噴嚏,幾天後咳嗽會加劇,可能發燒易引起吐奶,且有喘鳴聲和呼吸困難的現象,其它致病原因還包括有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和肺炎黴漿菌等。急性細支氣管炎在開始咳嗽和喘的48到72小時之內最危險,危險期過後,症狀會漸漸好轉,曾罹患過急性細支氣管炎的人,將來氣喘的發生機率較高。

桃園醫院加護病房副護理長秦僑慧表示,患者入住病房後應配合醫囑服藥與氧氣治療,並搭配胸腔物理治療、姿位性引流與蒸氣噴物使用,無法自己咳嗽出痰液的嬰兒,會協助牀邊抽痰方式,將痰液抽取出來,而針對喘鳴的嬰兒,可能因呼吸急促而水分散失,經醫師評估後,針對嬰兒一整天水分做評估與調整,除了可以稀釋痰液之外,還能減少合併症。

秦僑慧提醒,嬰兒在治療細支氣管炎治療上,要特別留意喝奶時別出現嗆奶情形,以免影響呼吸,導致呼吸困難或呼吸性酸中毒,嚴重致死亡,另外出生時如若體重較輕、早產的新生兒,也可提供施打免疫球蛋白單株抗體,可降低呼吸道融合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細支氣管炎的嚴重度和發生率。

桃園醫院病房護理師謝易倩也呼籲,出生未滿3個月的嬰兒,當嬰兒微坐姿時,其呼吸時症狀較不明顯,但若晚上躺着,分泌物隨着重力下壓,呼吸阻礙增加,喘鳴音加劇、發燒、運動和吸奶時,呼吸協調需要性增加,症狀也會更明顯。因此當嬰兒在睡覺、活動或吸奶時,有喘鳴聲音者,多數是得了細支氣管炎,預防細支氣管炎需儘量避免感冒,減少誘發細支氣管炎,且嬰幼兒細支氣管炎的感染大都由同儕或家中的小孩經由飛沫傳染感染。

謝易倩說,預防勝於治療,流行期避免到空氣流通不佳的地方,配合勤洗手、返家更換衣服,有助於減少感染髮生,患有感冒或咳嗽症狀,應儘量避免與嬰幼兒接觸,常洗手、減少進出公共場所,是預防感染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