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風證券:iPhone或與字節合作成爲AI流量入口 看好蘋果產業鏈
智通財經APP獲悉,天風證券發佈研報稱,近日蘋果宣佈或將在中國大陸版Apple Intelligence中接入字節模型作爲ChatGPT的替代,iPhone有望成爲Gen AI的重要流量入口,行業與產業鏈機遇凸顯。該行認爲,蘋果公司與騰訊和字節合作,iPhone或將成爲Gen AI流量入口的核心載體,帶動端側AI應用的創新與商業化落地。另外,蘋果或與百度合作,推動 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在國內落地。以舊換新政策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實施,有效刺激了消費市場,推動AI新技術,持續看好後續政策發力帶動消費電子換機。
天風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AI:1)字節:蘋果或將在中國大陸版Apple Intelligence中接入字節模型作爲ChatGPT的替代,iPhone有望成爲Gen AI的重要流量入口,行業與產業鏈機遇凸顯。蘋果公司正與騰訊和字節跳動商談將二者的人工智能模型整合到在中國銷售的iPhone中,我們認爲, iPhone或將成爲Gen AI流量入口的核心載體,帶動端側AI應用的創新與商業化落地。
豆包新發布視覺理解模型,均價降低有望快速普及。12月18日火山引擎Force大會上字節跳動發佈豆包視覺理解模型,有更強的內容識別能力、理解和推理能力,以及更細膩的視覺描述能力。豆包視覺理解模型的輸入價格僅爲每千tokens 0.003元,低於行業平均價格85%。豆包大模型家族全面升級,日均使用量有望持續增長,看好AI板塊迎來新一輪增長機遇。大會還發布了豆包3D生成,以及全面更新的豆包通用模型pro、音樂模型、文生圖模型等。
2)谷歌:發佈Gemini2.0模型正面迎戰Open AI,推理能力領先o1模型。12月12日谷歌正式發佈了 Gemini 2.0 系列人工智能模型的首個版本Gemini 2.0 Flash,速度是Gemini 1.5 Pro 的兩倍,帶來了更強的多模態性和新的原生工具。12月20日谷歌發佈Gemini 2.0 Flash Thinking 模型,推理能力進一步升級。
3)OpenAI:ChatGPT與Mac應用深度集成,看好AI落地終端開啓AIoT需求快速增長。MacOS版桌面應用現已接入編程和寫作軟件,ChatGPT從單純的會話助手向更爲強大的代理工具轉變。
蘋果AI:1)蘋果:蘋果IOS 18.2即將推出,更多Apple intelligence升級帶動AI體驗創新,多款產品有望在明年發佈。iOS 18.2 正式版更新中,Apple 爲 Siri 接入了 ChatGPT AI 聊天體驗,並解鎖了諸多新技能,例如引入Visual Intelligence AI爲問題提供答案。蘋果或與百度合作,推動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在國內落地。蘋果和百度的工程師正在努力對文心一言大語言模型進行改造,目前還存在一些技術上面的挑戰,例如文心一言在處理 iPhone 用戶提出的問題時,經常會表現出算力不足的情況。iPhone SE 4、iPad Air、HomePod等多款產品有望在明年發佈。
2)消費電子:多地將3C消費電子產品納入以舊換新補貼範圍,政策刺激有望帶動消費電子釋放需求。今年8月份湖北省在全省範圍內發放1億元“惠購湖北”3C數碼產品消費券。此後江蘇、貴州等省份先後將不同類型的3C產品納入“以舊換新”補貼,例如江蘇省於11月26日發佈公告新增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在內的7類3C產品和20類家電商品享受15%補貼。以舊換新政策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實施,有效刺激了消費市場,推動AI新技術,持續看好後續政策發力帶動消費電子換機。
智能手機:1)蘋果:Apple Intelligence正式上線,目前僅支持英語。寫作工具可以在任意位置使用。在郵件和消息App中,AI還可以識別文字內容,然後生成智能回。AI圖片處理方面,在相冊App中,蘋果此次更新了文字搜圖功能。
2)市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復甦有所放緩,後續有望受益於新機效應(搭載高通Gen 4的安卓旗艦機型,小米15等於10月底陸續推出)復甦。2024年1-9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2.20億部,同比增長9.9%。9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2537.1萬部,同比下降23.8%。2024年1-9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1.88億部,同比增長15.2%;9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2035.9萬部,同比下降18.4%。
PC:蘋果更新14英寸以及16英寸MacBook Pro,搭載的M4芯片AI 性能相比 M1 芯片提升超過 3 倍,M4 Pro芯片內存帶寬提升 75%,M4 Max芯片神經網絡引擎性能相比 M1 Max 提升超過3倍,並正式引入Apple Intelligence。2024Q3PC出貨量爲6640萬臺,yoy+1.3%,相比於Q2季度yoy+1.2%增速持平,PC市場延續緩慢復甦趨勢.
面板:1)大尺寸:12月65寸電視面板價格上漲1美元,其他尺寸均保持穩定。據WitsView睿智顯示公衆號,12月65吋電視面板均價爲172美元,較前月增長1美元,環比增長0.6%。其餘電視面板價格自10月上旬以來保持穩定。展望2025年中國彩電市場,國補政策紅利有望延續,兩大需求基本維持穩定,零售規模有望迎來小幅回升。2025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有望達到3150萬臺,同比小幅增長1.4%,零售額將達1304億元,同比增長1.3%。雖然政策端存在不確定因素,結構升級已確定將帶動2025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額進一步提升。11月全球TV面板需求仍然強勁,出貨同比增長24%,系國補政策和品牌年末衝量雙重驅動。11月全球LCD+OLED電視面板出貨量21.4M,同環比分別增長24%、7%。一方面在國補政策拉動下,國內品牌大尺寸需求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在海外黑五需求拉動下,代理商小尺寸庫存得到去化,11月稼動率大幅上調。
2)中尺寸:和輝光電已量產出貨國內首款27英寸4K AMOLED桌面顯示器面板,拓寬了AMOLED顯示屏的應用場景。在桌面顯示器領域,和輝光電錶示目前已成功研發出國內首款27英寸4K AMOLED桌面顯示器面板,目前該產品已向客戶量產出貨。
3)小尺寸:LTPO OLED功耗更低,我們認爲或將成爲生成式AI浪潮下智能手機的首選屏顯方案。與LTPS OLED相比,LTPO OLED的漏電流更低,可以在低於30Hz的刷新率下低功耗運行。Omdia預計,到2031年LTPO OLED顯示面板需求將達到5.2億片,複合年增長率預計約爲8.0%,其在智能手機OLED面板出貨量中的市場佔有率有望達到52.0%,超過低溫多晶硅(LTPS)OLED。
4)上游方面:各廠商先後開展2024年生態大會,展現自身創新成果。TCL華星宣佈印刷OLED正式量產併發布全新技術品牌APEX,實現 NB、MNT、TV 全覆蓋;天馬發佈了包括多形態摺疊技術等在內的9大創新成果,加速多形態摺疊的產品化。5)廠商業績:三季度盈利增長,我們認爲OLED面板行業邊際向好趨勢明顯,看好來年週期+成長共振。京東方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0.26億元,同比增長258.21%,TCL半導體顯示業務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同比改善60.67億元,深天馬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04.58%。
建議關注:
消費電子零組件&組裝:工業富聯、立訊精密、聞泰科技、領益智造、藍思科技、博碩科技、鵬鼎控股、歌爾股份、長盈精密、國光電器、長信科技、舜宇光學科技(港股)、高偉電子(港股)、東山精密、德賽電池、欣旺達(與電新組聯合覆蓋)、信維通信、科森科技、環旭電子、兆威機電(機械組覆蓋)、比亞迪電子(港股)、智迪科技、雷柏科技;
消費電子材料:創新新材(與金屬材料組聯合覆蓋)、思泉新材、中石科技、福蓉科技、世華科技;
連接器及線束廠商:連接器及相關:立訊精密、華豐科技、中航光電(與軍工組聯合覆蓋)、鼎通科技(通信組覆蓋)、博威合金;線束:沃爾核材、新亞電子、兆龍互連、金信諾、電連技術;
被動元件:上游原材料:潔美科技、國瓷材料(與化工組聯合覆蓋);MLCC:三環集團、風華高科、達利凱普;電感:順絡電子、麥捷科技、鉑科新材(金屬材料組覆蓋);晶振:泰晶科技、惠倫晶體;
面板:京東方、TCL科技、彩虹股份、深天馬A、聯得裝備(與機械組聯合覆蓋)、精測電子(與機械組聯合覆蓋)、奧來德、鼎龍股份(與基礎化工組聯合覆蓋)、萊特光電(化工組覆蓋)、清溢光電、菲利華、深科達、頎中科技、匯成股份、新相微、天德鈺、韋爾股份、中穎電子、易天股份;
CCL&銅箔&PCB:建滔積層板、生益科技、金安國紀、南亞新材、華正新材、中英科技、嘉元科技(電新組和金屬材料組聯合覆蓋)、諾德股份、德福科技、方邦股份、鵬鼎控股、東山精密、深南電路、興森科技、滬電股份(與通信組聯合覆蓋)、景旺電子、勝宏科技;
消費電子自動化設備:科瑞技術、智立方、思林傑、大族激光、賽騰股份、傑普特、華興源創、博傑股份、榮旗科技、天準科技(電新組與機械組聯合覆蓋)、凌雲光、精測電子(與機械組聯合覆蓋)、博衆精工(機械組覆蓋);
品牌消費電子:傳音控股、漫步者、安克創新(與家電組聯合覆蓋)、小米集團(港股);
摺疊屏產業鏈:東睦股份(金屬材料組與機械組聯合覆蓋)、精研科技、統聯精密、科森股份、凱盛科技(與建築建材組聯合覆蓋)、長信科技、長陽科技、匯頂科技;
汽車電子:電連技術、水晶光電、舜宇光學科技、聯創電子、裕太微、和而泰、科博達、德賽西威(計算機與汽車聯合覆蓋)、菱電電控、湘油泵(與汽車組聯合覆蓋)、華陽集團、東軟集團(與計算機組聯合覆蓋)、保隆科技(汽車組覆蓋)、速騰聚創、禾賽科技、圖達通、四維圖新、百度集團(海外組覆蓋)、地平線、黑芝麻智能、經緯恆潤、伯特利(汽車組覆蓋)、中鼎股份、天潤工業、中科創達(與計算機組聯合覆蓋)、誠邁科技、小鵬汽車(汽車組與海外組聯合覆蓋)、理想汽車(汽車組與海外組聯合覆蓋)、蔚來、上汽集團、比亞迪(汽車組與電新組聯合覆蓋);
自動駕駛:禾賽科技、圖達通、四維圖新、百度集團(海外組覆蓋)、地平線、黑芝麻智能、德賽西威、華陽集團、東軟集團(與計算機組聯合覆蓋)、經緯恆潤、保隆科技(汽車組覆蓋)、伯特利(汽車組覆蓋)、大華股份、海康威視。
風險提示:消費電子需求不及預期、新產品創新力度不及預期、地緣政治衝突、消費電子產業鏈外移影響國內廠商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