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開始規畫 50歲即將面臨退休的您「這些功課」跟上進度了嗎?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人口推估報告,預估到了二○二五年將進入高齡人口達20%的「超高齡社會」。 示意圖/ingimage

「黛安芬小姐」已經在公司服務了二十三年,正準備退休。最近女兒即將結婚,她說着:「今年嫁一個,明年再嫁一個,責任就完結了,終於可以快樂的過日子了。」

現在的她,除了每天都會找時間上健身房運動,排休時間也幾乎都貢獻給志工訓練與養老院的愛心活動。她的身材與體力都不輸給年輕人,那天養老院連續兩場的娛老行程,忙完已經快五點了,晚餐後她又來協會據點和大家聊天,說待會要去洗頭打理一下,凌晨兩點就要前往機場,未來女婿與女兒要帶她到沖繩旅遊五天。

她說旅遊回來後,接下來等真的退休,就要回孃家好好照顧爸爸媽媽,如前文化部長龍應臺所說:「不能再等了,把時間留給最需要的人。」

(本文出自《熟齡生活齊步走》)

面對人生的下半場,一場與疾病的對抗賽即將開始,除了要顧好隨着年齡邁過健康高峰的自己,還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如果子女也還尚未獨立自主,夾心餅乾的辛苦,我們都能感同身受。

迎接超高齡社會與父母高齡疾病的照護需求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人口推估報告,臺灣已於二○一八年步入高齡社會(高齡人口14%),預估到了二○二五年將進入高齡人口達20%的「超高齡社會」,屆時光是65歲以上的糖尿病人數可能就有近百萬人。

而從衛生福利部二○一五年統計的結果顯示,60-79歲是中風發生率最高的年齡層(40.7、48.5 /每十萬人),而65歲國民,高血壓盛行率更高達56.6%。

60歲以上不分男女每五人就有一位有糖尿病,糖尿病患平均年齡接近62歲。

除了上述這些需長期對抗的文明病,還有長年盤據國人死亡主因榜首的癌症,也不容忽視。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國人癌症的發生年齡,從45歲開始快速增加,直到80歲纔開始緩和降下。從性別來看:男性從50歲開始都維持高峰期;女性特別是45-55歲這段時間,得到乳癌的機率最高;的確,許多疾病罹患率都與年紀成正比。

至於也好發於長輩的失智症,依衛福部二○一一年委託臺灣失智症協會進行的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輕微認知障礙者佔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17.99%; 失智症佔7.54%(包括極輕度失智症3.08%, 輕度以上失智症4.46%)。也就是說, 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約每十三人即有一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則約每五人即有一位失智者。

如果您的雙親爲這些病症所苦,相信身爲照護者的您,無論是財務、體力,甚至精神的磨耗都是非常大的。上述的疾病,未來都極有可能發生在您我的身邊,因此我時常這樣提醒我自己和周遭的親友們:

這些問題,不只是我個人,也是大家必須要趕緊跟上進度的功課。面對疾病,絕對不只是靠看醫師、吃藥、打針而已,尤其飲食習慣的改變,以及復健進度是否落實,將會是身體能不能康復的關鍵。

一般人可能都會先想到幫父母找外籍看護,或是以爲把長輩送到養老院就能解決一切,但現實往往不如盤算中那麼理想與順利。我在由我們新北市愛笑瑜伽協會所經營的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中,便時常見到長輩不願意去醫院做檢查,也不希望子女將自己送到安養中心的例子。

但往往拖到長輩的病情惡化後,照護的沉重負擔就壓在這些尚未或屆齡退休,早已沒有年輕巔峰期好體力的子女身上。

考量多數長輩希望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並且渴望子女的陪伴,從目前的臺灣老化速度與長照規劃來看,居家老化還是最可行的方法。雖然照顧的責任還是會回到家庭,但依據政府長照2.0的規劃,建構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長照ABC,A級: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B級:複合型服務中心,含「一國中學區一日照中心」、C級:巷弄長照站)已逐漸上路,也是最符合長輩需求的情況。

臺灣正面臨少子化巨浪的席捲,應思考未來誰會照顧我們?

我們也要思考一個問題:臺灣雖然有讓世界各國稱羨的健保制度,許多疾病都有醫療給付,但臺灣已面臨少子化,加上經歷經濟奇蹟時,大幅度成長的高峰期早已過去,政府的財政壓力劇增,連各種年金給付都可能直接縮水,50歲的您,該如何做好準備? 難道只是存夠一筆資金,就能安心退休嗎?是否該爲自己建立好被動收入,讓本金帶來正循環的金流,真正讓自己在財務上高枕無憂呢?

況且,照顧了父母,誰來照顧我們呢? 其實現在大多數的長輩都擁有基本的房地產與退休金,除了身體狀況,大多數不需要我們過於擔心。但在臺灣目前的困境中,最險峻的還是少子化問題。

如果您現在剛好在半百之際,二十年之後就會來到70歲,要認清自己將可能成爲第一代「真正面臨沒有家庭照顧的老人」,住到養老機構的機率會比現在高出更多,並且需要依靠自己來照顧自己,畢竟,少子化就是從這個世代開始的。

所以趁現在把時間多花一些在健康上吧! 好好顧好自己的健康,並多關心長照的相關制度、政策、建設與規劃,提早爲退休生活做好準備。

(本文出自《熟齡生活齊步走》作者:王淑芳(嫚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