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公司李明壯:可持續塑料產業鏈需要各方共建 | 最前線

文 | 王方玉

編輯 | 蘇建勳

全球擁抱碳中和的背景下,可持續塑料正成爲一大發展趨勢。下游有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採用可持續塑料,上游也有越來越多的化工、材料企業在迴應市場需求,可持續塑料產業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

作爲亞洲最具規模的橡塑行業展會之一,「CHINAPLAS 國際橡塑展」近兩年每年都設置可持續產品和技術專區,包括生物塑料、再生塑料和回收再生科技等,集中展示該領域的可持續產品及技術。

今年4月的CHINAPLAS橡塑展上,包括陶氏公司、巴斯夫、沙特基礎工業、科思創、萬華化學等巨頭廠商,均推出了可持續材料解決方案,佔據了展會的“C位”。

“陶氏公司致力於推動創新並滿足客戶對於可持續和可循環產品的上升需求。” 陶氏公司包裝與特種塑料業務部亞太區商務副總裁李明壯告訴36氪,消費後回收(PCR)塑料市場正在興起,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正在積極擁抱這一趨勢,這也是陶氏公司正在努力的方向。

李明壯表示,市場上已經有一部分人認識到了可回收設計的必要性,同時,政府也在不斷推進落實相關政策,再生塑料的使用已經成爲了上下游的一致行動。

36氪瞭解到,材料廠商對於可持續材料的積極佈局,與下游市場需求的增長緊密相關。

以消費後回收(PCR)塑料爲例,越來越多行業要求產品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回收原材料,以符合各項即將出臺的監管政策與自發環保倡議的要求,其中包括歐盟委員會2022年公佈的關於包裝和包裝廢棄物法規(PPWR)的提案,其通過強制性再生材料比例目標增加包裝中回收塑料的使用,相關要求自2030年1月1日起實施。

針對這一趨勢,陶氏公司圍繞“保護氣候”、“變廢爲寶”和“實現閉環”三個方面,推出了兼具高性能和可循環設計的創新解決方案,包括消費後回收(PCR)塑料、生物基塑料和可回收軟塑包裝等。

陶氏公司自身也制定了塑料循環再生的目標,其計劃至2035年,用於包裝領域的產品將實現100%可重複使用或再生利用。

不光是陶氏公司,再生塑料幾乎正在成爲塑料原料廠商的標準配置。東華大學先進低維材料中心教授李斌表示,在不久的將來,大部分的石化廠家在提供原生塑料產品的同時,也會向市場提供再生塑料產品。

不過,就短期來看,無論是陶氏公司,還是整個塑料市場,想要實現更大比例的再生塑料回收率都面臨着不小的挑戰。例如可持續材料往往需要消費者付出更高的成本和溢價。

李明壯告訴36氪,目前在一些奢侈品行業,品牌可能更願意承擔可持續材料的高成本,因爲消費者對此更願意接受,但在食品包裝等面向大衆市場的行業,情況相對則更具挑戰性。陶氏公司仍在與許多品牌進行積極對話並儘可能的控制成本。

他認爲,要實現更好、更大規模的再生塑料的應用,至關重要的一點是需要助力回收行業達到一定的規模效益,才能達成更有競爭力的成本控制。

就目前而言,李明壯表示,還沒有足夠的基礎設施或高效的收集系統來收集、分類、清潔,然後將這些材料重新引入生產過程。因此,陶氏公司一直在與一些監管機構合作,並探索更經濟的回收體系的可能性。

而要實現這一點,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效率高、成本低和可追溯的再生材料生態系統。

李明壯表示,沒有一家公司能夠獨自實現行業變革,消費者需要意識並改變他們的行爲,政府也應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支持再生塑料的使用。與此同時,行業本身也需要找到一種方法,利用各方的技術和供應鏈能力,實現這一循環利用的目標。“陶氏公司希望通過自身技術並聯動上下游供應鏈各方夥伴,共同攜手來實現這樣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