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舉刀砍向自己,取消“預售制度”後哪些商家受影響?

隨着618的臨近,近日,淘寶天貓宣佈了618的一系列規則變化。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取消了沿用十多年之久的官方預售環節,大促開始即開賣。隨後,京東也傳出了取消預售的消息。

據界面新聞了解,商家仍然可以選擇採用預售方式銷售,但無法參與平臺的618活動,得到大促的相關支持。

一位商家表示,此次規則變化對大部分品類的影響有限,快消品、日用品等幾乎都不受影響。但服裝行業特別是關於原創、定製、手工類的商品,將受到一定影響。

事實上,近年來隨着預售制度的不斷演進,消費者收貨時間變得越來越長,用戶體驗飽受詬病,平臺方也開始主動治理。但對於高度依賴預售的服裝行業,平臺無法做到“一刀切”,限制只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但大趨勢是,電商平臺正在主動砍掉自己創造的規則,讓電商大促朝更簡單的方向演進。

預售最早由天貓引入電商領域。2012年雙11後,時任天貓總裁張勇表示,他非常看好預售模式,稱也是符合阿里的戰略方向。之後預售便漸漸成爲電商大促節的標配,平臺也因此收穫了一個又一個漂亮的大促爆發數據。

時至今日,預售已經是商家常用的一種營銷手段。消費者提前支付部分價款,商家在約定的時間內交貨即可。這種先有訂單,再有生產運輸的種方式,可以幫助商家提前按需備貨,減緩物流壓力。

不過,張勇也曾經承認,這種模式裡,“對所有的商家和產業產生的震動,遠遠比消費者產生的震動來得大。”

一位服裝類商家告訴界面新聞,服裝特別是女裝類目會有一定的退貨率,訂單預測能給商家提供重要參考。“比如說我接到了100件訂單,就可以在預售時間段內生產60-70件,考慮到退貨率,這就能滿足我實際的訂單需求了,也能避免浪費。”

早期,在漢服、設計師定製的小衆服裝領域,由於銷量有限、成本高,商家基本無法大量備貨,預售機制也能幫助他們緩解訂單帶來的工期緊張問題。

但隨着618、雙11戰線被拖得越來越長,預售機制也逐漸變了味。社交平臺上已經累積了大量的用戶抱怨:“一條裙子要等一個月,是等我下單纔開始種棉花嗎?”“家裡臨時壞了一個小電器,現在就想買,但打開手機一看,商家已經進入雙11週期,只預售不發貨,真的耽誤事。”

諸如此類影響用戶體驗的問題,在電商平臺愈加常見。

更爲嚴重的是,電商平臺的預售讓部分商家“鑽了空子”。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指出,電商平臺預售模式亟待規範,存在“尾款”漲價不誠信、預售商品不保價、承諾贈品不兌現、承諾時間不發貨、“最低價”宣傳不屬實的問題。

電商行業也在逐漸發生變化。過去三年,阿里股價一路走低,甚至一度被拼多多反超。正如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近期在訪談中所言,阿里在過去幾年中的關鍵失誤在於忽視了用戶體驗,這導致了公司的落後,“我們砸了自己的腳。”國內消費已經是買方市場,買方掌握話語權,疊加競爭的激烈,平臺只能努力爭奪用戶的青睞。

阿里終於看到了這些問題,並且向自己創造的規則下手了。上述服裝商家告訴界面新聞,從去年雙11之前,平臺就已經開始限制發貨時間,淘系從45天的最長預售時間砍成30天,抖音也取消了45天預售,只留了15天。

這算是一個標誌性的時間點,從那之後,行業都開始調整備貨計劃。但現實情況是,很多服裝商家根本無法滿足這樣的發貨效率,“不少抖音商家都無法在這個卷度下存活,因此平臺還是留了一個口子。”

目前在淘系可以查詢到的規則是,淘寶曾在2023年12月27日發佈公告,對商家發貨時效上限作出調整,日常女裝等大部分服飾箱包鞋類的發貨時間上限爲15天。舞臺裝、禮服婚紗類不得超過30天;漢服類不得超過45天。

一位電器類商家告訴界面新聞,從平臺的邏輯來看,取消預售制度有諸多好處,除了犧牲漂亮的數字,現貨的用戶體驗一定會更好,用戶轉化率提高,商家的退單率也會下降。

不過對於服裝類商家來說,這部分好處卻無法覆蓋弊端。“服裝品類永遠要直面高退貨率,尤其是女裝商家,沒有餓死的,只有備貨備死的,都是庫存管理出了問題,影響到後續經營。預售能幫助商家進行庫存控制管理。”上述服裝類商家表示。

爲了對抗庫存問題,部分商家最終會放棄原創,做一些流通貨、檔口貨,從用戶或者商品豐富度的視角來看,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不過,目前平臺取消預售的趨勢幾乎已經確定。近日淘寶服飾負責人看山也明確對外表態,未來平臺將向具有“新”和“快”能力的商家傾斜更多資源。

換言之,商家只能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