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邢窯白瓷藝術研究

根據考古證實,邢窯的最早燒造時間可以追溯到北朝時期,工匠們在青瓷的基礎上,篩選出含鐵量較低的瓷土,不斷地改進燒造工藝,燒製出底胎爲白色的青瓷,之後繼續降低瓷土原料中的鐵成分,燒造出早期的白瓷。

到了隋代,白瓷的燒造工藝得到進一步提高,從一些墓葬的陪葬品中可以發現,許多邢窯白瓷已經沒有了北朝時期的泛黃和泛青的痕跡。唐朝是邢窯發展的頂峰時期,白瓷的燒造技術趨於成熟,生產出來的白瓷胎質堅硬,釉色晶潤明亮,造型種類別緻,唐朝許多著名的詩句都表達了對邢窯白瓷的誇讚和喜愛。

唐末五代,由於華北地區多戰亂,加上人口和瓷土原料的減少,邢窯的白瓷燒造業逐漸衰落。從出土的白瓷可以看出,此時燒製的白瓷已大不如前,與同時期的北方定窯相比,邢窯白瓷無論在產量上還是在市場上都已處於下風,之後邢窯白瓷便慢慢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邢窯白瓷主要造型分類

唐代邢窯白瓷在我國的瓷器史上影響巨大,邢窯白瓷品類巨多,造型典雅大方,釉色潔白剔透。從使用功能上大體分爲日用品、文玩品和宗教用品幾大類。

(一)邢窯白瓷的日用品類用具

邢窯白瓷的造型品類豐富,其器物的品類不僅有人們日常餐飲用的杯、碗、盤、盂等,還有儲備用的罐子,瓶子,水壺等,甚至還出現了存放女性胭脂水粉的盒等。以生活中最常見的碗、杯、瓶爲例,唐代邢窯白瓷碗的造型也千姿百態,有口大,碗壁斜,碗底壁泛白如玉,表面光滑,釉色均勻的玉壁底碗;

還有碗口類似海棠花,底部呈橢圓形,釉色白淨,胎體細緻堅硬的海棠碗;以及碗口像葵花,胎質細膩,表面光亮,底部堅硬的葵花碗等 ;杯子的類型有撇口造型獨特,杯型似海棠,杯內刻有葉形紋和水波紋的白釉魚葉紋海棠形耳杯 ;

以及腹部爲弧形,杯口外撇,細柄高足,釉色通白雜,轄區之內的泉眼、河流和湖泊分佈衆多,水資源較爲豐富,當地盛產燒製瓷器所用的瓷土,從南接邯鄲市的沙河市,經信都區、內丘縣,到北鄰石家莊市的臨城縣都有較多的瓷土礦分佈,優越的自然條件爲邢窯的制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唐代,我國的瓷器逐漸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南方以越窯的青瓷著稱,北方則以邢窯的白瓷名揚天下,邢窯所燒製的白瓷,造型精美,類型豐富,釉色潔白瑩透,具有重要的美學價值和史料價值。唐代詩人李肇雲 :“內丘白瓷甌,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這表明邢窯的白瓷深受世人的喜愛,影響十分深遠。

純淨的白釉高足杯等。邢窯白瓷的瓶子類型也千姿百態,有下部大圓上部小圓,作葫蘆狀,瓶口微微上凸,釉色白潤的白釉玄紋葫蘆瓶;腹部鼓起頸部微細,瓶蓋似水滴,釉色溫潤似玉的盤口蓋瓶等。邢窯白瓷日用品類型衆多,涉及人們的生活方方面面,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二)邢窯白瓷的文玩品類用具

唐代作爲大一統政權,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與其他國家交流往來比較密切,社會上的一些文玩用品流通較廣,邢窯也燒製出許多白瓷文玩品,其中較爲著名的白瓷荷葉形青蛙水盂、荷葉型青蛙筆洗,青蛙與荷葉相結合,栩栩如生,造型精美,釉色明亮晶瑩,作爲邢窯白瓷的精品流傳於世。

邢窯白瓷的文玩,不僅有文具類,還有玩具類,其中著名的有白釉人牽立象,玩具下有橢圓形底座,底座上面的右前方站有一牽象夫,身着長袍,頭戴擋風帽,左手執鞭,背靠一頭白色泛青的大象,象鼻曲捲下垂,象嘴兩側露出象齒,象背披有毛氈,整個白瓷玩具立體感十足,體型也頗爲渾厚 ,是難得的一件藝術精品。

邢窯出產的白釉臥兔,質地細密,釉色晶瑩白透,兔子的眼睛爲黑褐色,耳朵也生動逼真,遠遠看上去十分傳神。

(三)邢窯白瓷的宗教用品類用具

佛教在東漢傳入我國之後,便深深紮根在我國的土地上,在唐朝時期,佛教盛行,因此社會上出現許多佛像用品,從出土的邢窯白瓷“盈”字款薰爐、邢窯白瓷堆塑龍紋花卉薰爐、邢窯白瓷贔屓形燈臺等佛教用品,可以看出佛教對當時社會的影響之深。

其中邢窯白瓷“盈”字款薰爐,外似瓶形,內部鏤空,表面刻有花紋和豎條紋,釉色均勻,晶瑩剔透,美觀大方,燒造工藝精湛,是少見的佛教薰爐精品 ;

邢窯白瓷堆塑龍紋花卉薰爐分爲上下兩個部分,下部分底座爲圓柱形,上有一條游龍纏繞臺柱,上部分由一片片花瓣堆塑而成,呈現含苞待放的形狀,外表十分精巧美觀;邢窯白瓷贔屓形檯燈,底座爲一隻仰天長嘯的神獸贔屓,贔屓的背部託着一個圓柱形臺柱,上接蓮花臺燈,整個用具潔白細膩,工藝精巧精美絕倫。

二、唐代邢窯白瓷的裝飾紋樣

隨着邢窯白瓷地下文物的出土數量不斷增多,人們對邢窯白瓷造型簡單,裝飾樸素的觀點逐漸改變,通過對各博物館中白瓷的調查發現,邢窯白瓷不僅在造型上千姿百態,在裝飾上內容也十分豐富。其中裝飾紋樣大致可以分爲五個種類 :幾何紋樣、動物紋樣、植物紋樣、人物紋樣和文字紋樣。

唐代的邢窯白瓷上的紋飾主要以動物和植物爲主,這些動物和植物一般都代表着美好的寓意,這些寓意和中國古代的民俗、哲學思想和宗教緊密相關。

(一)幾何紋樣

幾何紋樣從古至今一直都是我國瓷器的重要紋飾題材,至今已經有數千年的發展歷史,是我國瓷器使用最多和最久的裝飾紋樣,唐代邢窯白瓷的幾何紋樣主要以水波紋、旋紋、葉形紋和戳點紋爲主。這些紋路一般都勾勒在瓷器的表面和胚體上,看似簡單的線條,卻能夠勾勒出內容豐富的寓意,極大地豐富了邢窯白瓷裝飾的內涵。

(二)動物紋樣

早在新石器時期,動物紋樣便已出現,到了唐代,動物紋樣的內容發展的更加豐富,邢窯白瓷中常見的動物紋樣以魚紋、蝴蝶紋、鴛鴦紋爲主,無論是魚還是鴛鴦和蝴蝶,都蘊含了美好的寓意,魚的寓意一般是年年有餘,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以著名的邢窯白瓷白瓷魚紋花卉海棠杯爲例,上面就印着魚紋,水波紋等等生動形象。

鴛鴦則是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的愛情象徵,它是婚姻愛情美滿的吉祥物。蝴蝶寓意着美好,代表了愛情,自由和新生,象徵着衝破束縛,美麗的蛻變和生命的重生。

(三)植物紋樣

植物紋樣也是唐代邢窯白瓷的裝飾題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本身不僅造型美觀,而且還代表着一些美好的寓意,唐代的植物紋樣在原有的紋飾基礎上進行了創造升級,有了新的發展。

唐朝人喜愛牡丹,牡丹代表着國色天香,因此,在許多白瓷上出現了牡丹紋樣 ;葫蘆屬於藤蔓類植物,根莖不斷向上攀爬,寓意着子孫綿延不決,外形圓滿,象徵着家庭富貴圓滿,諧音福祿,代表着有福長壽,因此葫蘆紋在邢窯白瓷上也多有出現 ;

另外,梅花紋,蓮紋,松樹紋等在唐代的邢窯白瓷上都有較多出現,這些植物不僅具有美觀價值,還象徵着堅韌不拔的精神,表達了唐朝人對朝氣蓬勃,生生不息,堅韌執着的精神的追求。

(四)文字紋樣

唐代的邢窯白瓷中出現了較多的文字和符號,例如,除了在前文中提到的“盈”字款,在一些白瓷上還出現了訂貨購買主家的代表標識,此外還有一些常見的符號如“+”“井”等等。目前學者們對這些符號的寓意還沒有達成一致的解釋,但文字符號紋樣也是白瓷上的重要裝飾題材。

(五)人物紋樣

相較於動物紋樣和植物紋樣來說,人物紋樣在邢窯白瓷上出現的相對較少,但是從邢窯出土的白瓷文物中可以看出,一些白瓷上帶有小孩、女傭、胡人等紋飾,這和當時唐朝的社會文化風氣息息相關。

三、白瓷裝飾的特點

(一)實用爲主,美觀爲輔

人們製造瓷器的目的是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邢窯白瓷也不例外,但是隨着唐代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富足,制瓷工藝的進步,唐代的邢窯白瓷工藝已經達到了一個巔峰高度,邢窯白瓷造型優美,釉白通透,在滿足人們日常使用的情況下,又對白瓷的外觀精心設計,增加了白瓷的美觀價值,“天下無貴賤通用之”便是對邢窯白瓷既實用又美觀的真實寫照。

(二)釉色光澤,通白如玉

邢窯白瓷起源可以追溯到北朝時期,隨着制瓷工藝的進步,邢窯燒製的瓷器先後經歷了青瓷,粗白瓷和細白瓷的歷程,唐代的細白瓷胎底堅細,釉色潔白,通體透亮,造型各異,胎體較薄,細密緊緻,透影度較高,一些白瓷的精品的積釉形狀猶如淚痕,隱約顯露微黃色和微綠色,俗稱“蠟淚痕”。

(三)繼承前人基礎,發展新工藝

唐朝是邢窯白瓷的輝煌時期,無論是白瓷的數量還是質量,都遠勝於前幾個朝代,燒造瓷器的藝人繼承先人的造瓷工藝,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還學習和掌握了多種裝飾工藝,應用到白瓷的燒造過程中。

在唐朝初期,邢窯白瓷的裝飾工藝還是以胎底的裝飾、旋紋爲主,到了唐朝中期,邢窯白瓷的裝飾工藝已經發展出了鏤空、按邊、捏塑等先進技法,這使得邢窯白瓷邁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到了唐朝晚期,造瓷藝人已經可以將多種裝飾工藝相結合應用於一件瓷器上,這大大提高了邢窯白瓷的美學藝術價值,從中可以看出,唐代的邢窯白瓷裝飾工藝有一個在逐步發展的過程。

(四)以白瓷爲載體傳承傳統文化

現在我國對邢窯白瓷的研究不再侷限於邢窯遺址、歷史發展、造型外觀、以及造瓷工藝上,還通過白瓷來探究唐朝的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情況,邢窯白瓷實現了審美價值和史料價值的相結合。

它莊重大氣的外表代表了唐朝的繁盛與社會的穩定,它的造型體態各異,裝飾紋樣不僅有國人喜聞樂見的紋飾樣品,還包含了許多胡人喜愛的紋樣形狀,代表了當時唐朝與海外各國的密切聯繫,既體現了大唐盛世經濟的繁榮發展,又體現出大唐的璀璨文化絢爛多彩,白瓷簡單而不失莊重,素淨又不失典雅,有着十分豐富的文化蘊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