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主動式ETF規範 本月出爐

臺版主動式ETF規範有望本月出爐,據瞭解,最後方向上是參考美國規範,採「全透明」做法。圖/Freepik

各國主動式ETF概況

臺版主動式ETF規範有望本月出爐。爲與國際接軌,金管會擬開放主動式ETF參考各國做法,包括美、歐盟與英國、韓、日、港、澳洲等,據瞭解,最後方向上是參考美國規範,採「全透明」做法,每日計算單位淨值、每日對所有市場參與者同時公開淨資產價值及投資組合。

美國一般主動式ETF的規定有四大,一是必須有明確的投資目標;二是開始於交易所交易時,應達最低流通在外單位數;三是每日計算單位淨值,以及每日對所有市場參與者同時公開淨資產價值及投資組合,並且盤中每15秒揭露預估淨值(iNAV)。若違反,可能會導致暫停交易;四是開始交易12個月後,若受益人數少於50人,則交易所將考慮暫停交易及下市。

主動型ETF已在全球市場快速發展,據ETF GI統計,全球2018年主動型ETF的規模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至今年5月底更達8,890億美元,刷新歷史紀錄,前次高點爲4月8,401億美元。相較於去年底7,392億美元的規模,今年前五月資產規模成長20.3%。

主動式ETF也吸引大量資金流入,今年5月淨流入27.53億美元,前五月淨流入1,251億美元,已創歷史新高紀錄。

儘管有人質疑,美國雖然2008年就有主動式ETF問世,發展至今僅佔美國ETF整體市場6.4%,比重不大,但據JP摩根2024年全球ETF報告指出,過去一年美國新上市的ETF有74%爲主動式ETF,有加速發展趨勢。國外主動式基金打敗大盤機率低僅一、二成,但投信業者觀察,臺灣的主動式基金與國外情形不同,打敗大盤機率高,十年來有4成。

投信業者認爲,主動型ETF商品至少有三大好處,一是使投信業者ETF產品更加多元化,進一步提高基金管理靈活度;二是投資人不僅保留ETF公開透明交易機制,也加入主動管理以追求績效爲導向,較一般共同基金需等收盤時才能知道淨值,ETF可在盤中就知道即時估計淨值並進行交易,ETF也會揭露投資組合,讓投資人更清楚購買的基金是否符合自身需求;三是近年來國際市場主動型ETF商品快速發展,開放主動型ETF掛牌交易有利臺灣與國際接軌,ETF市場更活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