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的美國議長情結

(圖/作者趙麟提供)

這幾個月各界熱議「麥卡錫訪臺」。彷彿從裴洛西去年「驚天訪臺」後,美國議長訪臺變成一個「必答題」;尤其習慣於「從自我看世界」的臺灣人很容易認爲:「他們愛臺就應該訪臺」!

可是假如從麥卡錫的角度看,此行是他當前的急辦要務嗎?甚至,此行對他的政治投資,利害勝算如何?

首先,國人對於美國議長貴爲僅次於副總統的元首繼承人一事充滿了遐想,彷彿「準總統」就在眼前。但美國曆史上從未發生過由議長代行元首的例子,議長「備位元首」只是個虛銜。國人恐怕不相信的是:美國議長竟然變成美國政壇折舊率最高、最棘手的職位之一;還曾經有人被黃袍加身,卻急忙脫下的前例。

我兩度派駐華府駐美代表處期間,曾接觸過兩位後來擔任議長的政界人士。一爲金瑞契,一爲裴洛西。

金瑞契跟我初識時僅爲共和黨新進衆議員,1995年獲選國會議長,還曾獲選《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1997年他先後訪問大陸與臺灣,沒想到隔年國會選舉共和黨慘敗,若干衆院同僚更醞釀「政變」罷黜他。在不敵各方壓力下,金氏被迫請辭。

裴洛西則已爲國人所熟悉,我1990年代擔任駐美國會組長時,裴氏適爲衆院情報委員會成員。有次我因公前往拜會,她在議場忙碌,我直奔議場跟她邊走邊談,希望在她驅車趕往下一行程前完成簡報。不料她竟邀我同車,車上她一邊聽我陳述、一邊掏鏡整理儀容,準備下車後繼續光鮮跑攤。這種強勢灑脫與重視形象的女性特質在美國政界羣「雄」之中備顯凸出。難怪兩度擔任議長,訪臺爭議中一「婦」當關、萬夫莫敵!

金瑞契與裴洛西之間的三位議長是共和黨的海斯特、貝納與賴恩,均未留下令人懷念的紀錄。

海氏任期最長,但卸任後因性侵幼童被判入獄。裴氏接其遺缺,卸任後由貝納接任。貝氏任內杯葛白宮多項法案,反遭歐巴馬否決。他改採妥協政策,結果被同黨議員醞釀罷免,無奈於2015年請辭。之後,表態競選議長者就是麥卡錫,但黨內同僚認爲他跟貝納作風一樣,反支持無意參選的賴恩。賴氏2015年勉強接任,旋於2018年請辭退休。前任議長裴洛西爰於2019年回鍋接任,直到今年初。

在長達30年的議長大風吹後,麥卡錫終於圓了議長夢。但他是在歷經15輪投票後勉強當選,期間對於黨內極端保守派同僚的杯葛大幅讓步;同意給予後者干預美國財政預算、調查司法情報機構與介入國會重要人事,甚至可罷黜議長的權力。因此,美國輿論界已近乎蓋棺論定地預言麥氏將成爲「傀儡議長」。

今日美國議長權力式微實與美國兩黨惡鬥有關;其間又涉及共和黨內派系競爭白熱化。麥氏好不容易圓的究竟是美夢,還是步上金瑞契等前輩的「噩夢」,有待觀察。但毫無疑問的,他眼下急待償還的國內「政債」超多,訪臺應非優先急務。此外,身爲菜鳥議長,他與裴洛西畢業旅行的性質不同,必須盤點訪臺的利弊得失,尤其其間涉及複雜的美中臺互動關係。

因此,我今年初跟友人打賭:麥氏不可能在一、兩年內訪臺。除非被衆院友臺的極端保守派同僚「施壓訪臺」,想藉之挑釁大陸、刷存在感,讓北京與拜登政府難堪。果真如此,就涉及美國的內部黨爭,跟愛不愛臺沒有太大關係。

無論如何,面對美國這麼一個政治人物的訪臺,再進一步深思「裴洛西后遺症」,臺灣人還興奮地抱着「議長情結」寄予厚望嗎?(作者爲前大使、國立清華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