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提《臺灣國際團結法案》 臺灣地位新進展?

美國時間19日,跨黨派衆議員共同提出〈臺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

作者/US Taiwan Watch:美國國會臺灣觀測站

美國時間19日,跨黨派的衆議員共同提出〈臺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內容主要針對1971年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文,法案內容表示該決議文並未定義臺灣主權的歸屬,即使該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代表中國。​​該法案同時要求行政部門採取行動,鼓勵盟友多協助臺灣對抗中國,而且也要在國際組織中抗衡中國試圖扭曲臺灣地位的相關文字、決議、政策、程序。​​這個法案是由衆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民主黨籍主席貝拉(Ami Bera)、共和黨籍衆議員匡希恆(John Curtis)及衆議院「國會臺灣連線」4位共同主席夏波(Steve Chabot)、席瑞斯(Albio Sires)、狄亞士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和康諾里(Gerry Connolly)共同提出。​​根據夏波衆議員的新聞稿,這個法案的目的之一,是要阻止中國濫用2758號決議,尤其曲解其中內容然後說臺灣屬於中國。貝拉衆議員表示:「任何人都不能允許扭曲聯合國決議,更不應將這些扭曲強加於其他會員國,這正是臺灣參與國際一事上所發生的」。​

▲共和黨籍衆議員夏波長年力挺臺灣,擔任「國會臺灣連線」主席。(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我們先前提到過,國會一般來說會尊重行政部門的政策制訂,因此在這類法案當中通常不會有直接的強制力。這法案當中對行政部門最有約束力部份,大概就是要求美國國務卿年度報告中,必須要詳述中共過去與現在是怎麼樣在國際組織當中試圖削弱臺灣會員或觀察員身分。這樣的法案立法方式跟先前幾個臺灣相關法案很像,尤其像是《臺灣保證法》要求國務卿檢討交往內規並提出報告,而最後國務卿也的確重新提出新的規定,並明文講說是依照《臺灣保證法》要求來檢討。

關於臺灣地位的問題,美國長期以來都是以模糊的狀態帶過,從來不明講說臺灣的主權歸屬。這個法案本身其實也沒有要改變戰略模糊的意思,主要目的是阻止中國繼續濫用決議文內容,以及嘗試阻止中國在國際組織針對臺灣議題予取予求。​​不過話說回來,近期行政部門有很多非常有趣的表態。首先是前國務卿蓬佩奧在2020年11月13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臺灣非中國一部分,過去35年美國兩黨政府所遵循的政策也承認這件事。」這幾乎是美國行政部門第一次這樣清楚對臺灣地位表態。而在今年的3月15日,美國國防部刊出一篇文章,裡面對臺灣地位做了一個很直接的描述:「中國領導人們談論在中國的統治下統一臺灣,但臺灣從來都不是中國的一部份。」​

▲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圖/路透

我們都知道,美國長期奉行所謂的「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策略,內容就是講說,美國維持一個模糊不清的兩岸關係(不逼迫任一方進行談判)、模糊不清的臺灣地位(從不承認臺灣爲國家,也不說清楚臺灣主權歸屬)、模糊不清的軍事協防承諾(不明講說中共出兵的狀況下,美國會如何反應)。近期有非常大量針對這個戰略模糊策略的討論,尤其是去談說到底怎麼樣才能夠嚇阻中國使用武力。​​而在臺灣地位方面,看起來討論也是愈來愈多,我們很樂見這樣的討論。不過,我們自己又是怎麼看臺灣地位的問題呢?恐怕臺灣內部的討論都還遠遠不夠。​

無獨有偶,最近中國方面針對臺灣主權做出一個以前較少見的表態,4月14日國臺辦表示:「1949年國民黨政權在其發動的反人民內戰中失敗,退踞臺灣島,從此喪失了代表全中國合法政府的地位,這是不爭歷史事實」。​

▲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4月14日主持例行記者會。(圖/記者陳政錄攝)​對此,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啓臣迴應:「兩岸制度不同是事實,最好的方式是維持競爭又合作 … 只有在和平狀態下才有可能協商。國民黨反對消滅中華民國,絕對會捍衛中華民國,難道我們要選擇被消滅?」​​陸委會迴應:「中華民國成立迄今已110年,臺灣從未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未來更不會是」​​很顯然兩方的迴應都沒有回答到重點。​

●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US Taiwan Watch:美國國會臺灣觀測站》,原標題爲〈美國會提新法案,跟臺灣地位有何關聯?〉。

熱門點閱》

盧信昌/「財政擴張」與「經貿佈局」 美國帶動全球景氣復甦就靠這兩招

李大中審時度勢 「親美和陸」仍是臺灣最佳戰略選擇

邵宗海/美中抗爭:日本選邊、中國跳腳

► 王高成/「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聯合聲明》蘊含美日對臺海穩定期盼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