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供應鏈韌性 合作協調消彌風險

產業用紡織品協會舉行第七次會員大會。(產業用紡織品協會提供)

世界秩序重整,打造韌性安全供應鏈成爲各產業主軸,相較於大型科技業強勢吸取資源、用多重營運架構擁有更大彈性,產業用紡織品協會幫助資源相對少的中小型業者思考因應對策,以合作與協調消彌競爭風險。

產業用紡織品協會日前舉行會員大會,海基會董事長許勝雄應邀出席演講,指出目前在「新強國」中國和「舊霸主」美國權力更迭的關鍵時刻,需要一戰解決矛盾,此爲「修昔底德陷阱」,史上有16次大國崛起擾亂另一個主導國地位案例,其中12次用戰爭決勝負,另4次則要花代價調整,現在全球、各產業正在共同重新適應、建立生產架構,而這也帶來物流塞車、通膨、能源緊缺等後座力。

產業用紡織品協會榮譽理事長羅忠祐表示,協會以「雁行理論」團隊合作方式運行,輪流領導、激勵同伴和互相扶持,各公司在研發、製造、行銷、服務等關鍵領域分享經驗,不論是在困難時刻或平穩時期協力度過,而臺灣紡織品應用範圍廣、實力強,他任內也與日本、印度、德國、菲律賓等國單位簽有8個合作備忘錄及投資意向書、成爲國際棉花諮詢委員會(ICAC)私部門企業代表,在全球連結效應相當強。

行政院經貿辦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指出,亞太有4大重要區域整合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USMCA(美墨加貿易協定)、PA(太平洋聯盟),分別對全球GDP佔比32%、13%、27%、2.4%。加入區域貿易協定的目標,能達到強化國家整體經濟實力、透過投資貿易活動強化雙方關係、強化臺灣與各國制度化連結、強化市場經濟體制等4個面向效果。小公司則能透過產業協會看到當地的同業(COUNTERPART)。

產業用紡織品協會理事長黃鯤雄指出,疫情與貿易戰之下,「不斷鏈」是現在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所有智慧化、自動化、國際化、數位轉型、低碳綠能都是在維護供應鏈的韌性。當產業講求成本需要垂直整合,講求價值則適合聚落分工,臺灣產業兩者優勢兼具,也因此造就獨特的國際競爭力,他希望任內可以進一步協助會員公司在「創新、跨業、永續傳承及國際化」等方面找到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