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安全解方 在政治不在軍事

汪曙申1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今年以來,臺灣討論恢復徵兵制,不僅與俄烏衝突爆發有關,還承受了美方壓力。他認爲,宣揚「備戰」思維根本不能保障安全。真正思考臺灣安全,需要從政治上、而非軍事上找方案。

汪曙申稱,臺灣社會對「整體防衛構想」一直存在爭論,引發美國疑慮。這些年,美國力促臺灣將國防預算提高至GDP的3%以上,實際執行有困難。美國還認爲臺灣要完全落實「整體防衛構想」,必須解決兵源不足問題,募兵制不符防衛需要。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尤爲關切臺灣的「自我防衛決心」,一些美國學者便強調臺灣需要採取難以被奪取和控制的「豪豬戰略」,不應放棄徵兵制。

汪曙申表示,美方持續施壓,民進黨當局公開稱正在汲取俄烏衝突經驗,規畫「不對稱作戰」,建立「可恃嚇阻戰力」。今年成立「全民防衛動員署」,併爲提升後備戰力,實施「教育召集訓練」新制,算是給美方交代。

汪曙申分析,客觀來講,兩岸軍事力量差距愈益擴大已不可逆。2020至2021年臺灣人口連續兩年負成長,少子化趨勢難以逆轉,已被視爲「國安危機」。想挪騰更多資源「建軍備戰謀獨」,或者「全民防衛抗中」徒勞無益。而且,俄烏衝突背景下,民進黨當局蓄意強調美國有《臺灣關係法》和「對臺六項保證」,但美國並無協防颱灣的法律義務,拜登政府也根本無意改變「戰略模糊」政策。

汪曙申強調,中美戰略競爭伴隨國際區域秩序變遷,不可避免地會投射到臺海。兩岸關係緊張對立已逾5年,事實是宣揚「備戰」思維根本不能保障安全。真正思考臺灣安全,需要從政治上、而非軍事上找方案。他主張,迴歸一箇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探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之路,纔是解決安全困境的根本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