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冷融合」技術大突破 團隊:有望引領醫療、能源革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產業創新學院攜手江陵集團今天召開記者會,宣佈於「冷融合」技術取得突破性成果。記者許維寧/攝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產業創新學院攜手江陵集團今天召開記者會,宣佈於「冷融合」技術取得突破性成果。該技術亦稱爲低能核反應(LENR),以水爲燃料,得以在低溫下進行核反應、無核污染,未來可望應用於節能減碳及醫療領域,爲未來的高效能源方案鋪路。

臺師大產創學院綠能科技與永續治理研究所講座教授黃秉鈞表示,公開發表前思考了很久,在於核融合主流仍在於熱融合,其根基於粒子論,具備目前已能實現的研發成果「氫彈」;冷融合則長久以來被視爲無稽之談,相關研究者曾遭質疑、打壓。

黃秉鈞團隊於2019年在科技部(現國科會)支持下展開能源科技探索。黃秉鈞說,研發團隊設計了數十種反應器實測分析,研發出LENR技術,利用CIF水沸騰空化融合現象、以水當介質燃料,可在200度下的低溫進行,並利用流體動力學與空化技術激發核反應,可重現並大功率連續運作,成本低廉外性能係數COP (輸出能量與輸入能量比)更可達1.2至4.3。

黃秉鈞說,研究團隊2023年發現當冷融合發生時,反應器會產出不凝結氣體,經質譜儀檢驗,發現其含有氖同位素、二氧化碳、同位素O17重水、同位素CO2與同位素O2。經重複實驗後,證實O17同位素確實是核反應的關鍵中間產物,由此確認水被激發了核反應併產生能量。

該篇冷融合正式論文則於今年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Nature - Scientific Reports》,也是30年來冷融合論文首度刊登於主流科學期刊,目前已被下載逾1萬4000次,全世界論文排名頂尖1.8%,並被收錄於美國NIH(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國家醫學圖書館。

黃秉鈞說,冷融合技術有望用於發電廠節能減碳、輸出熱蒸汽運作,以反應器COP爲2.0估計,可製造兩倍能源來預熱鍋爐進水、降低鍋爐燃料消耗約20%,將發電廠效率由目前的40%提升至50%;但若COP可提升至5.0以上,水激發核反應所產生的能量則足以帶動汽渦輪機發電,達成用水來發電的能源革命。

黃秉鈞表示,估計要做到用水發電還需10年時間。未來研究團隊需精進核反應器,必須證實反應器不會因輻射損壞,屆時若成功,相信將價值連城。

黃秉鈞說,中間產物同位素O17重水也具備醫療價值,不只可用於核磁共振造影(MRI)造影劑以及正子攝影(PET)主要材料,研究也顯示其可能抑制癌細胞或輔助標靶治療,團隊也希望致力於量產O17重水,供生物醫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