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石化燃料 臺師大攜手江陵發表冷融合突破性成果

研究團隊與實驗室。(臺師大提供)

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造成全球氣候暖化與極端氣候肆虐,問題日益嚴重,核融合技術被公認是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的終極方案。臺灣師範大學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與江陵集團合作,宣佈在冷融合技術上取得突破性成果,並登上國際期刊。該技術亦稱低能核反應(LENR),利用水作爲燃料,能在低溫下進行核反應,無核污染,可望應用於節能減碳及醫療領域,也爲未來更高效的能源解決方案鋪路。

近期能源相關議題上,核融合被人類視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潔淨能源。不過,根據物質的粒子學說與分子動力學原理,核融合需要高溫環境下,較輕的原子(譬如氫的同位素氘或氚)融合成爲較重的原子,才能釋放大量能源,但不會產生碳排,放射性也有限。

臺師大產創學院綠能科技與永續治理研究所講座教授、江陵集團創能研究中心執行長黃秉鈞率領研究團隊,研發低能核反應(Low-Energy Nuclear Reaction, LENR)或俗稱「冷融合(cold fusion)」,具無核污染的優點,是解決零碳排的最佳能源。「低能核反應」意味着,核反應可在遠低於主流科學家認爲的高溫下發生,並不會釋放出中子和伽馬輻射,是最難以被科學界認同之處。

黃秉鈞教授於2013年意外發現,兩家臺灣公司開發的不同機器可以用水來製造能量(excess heat),開始注意這項科技,並發現它們都與水受熱與汽化震盪有關,可能是水沸騰所產生的空化(cavitation)及聲致發光現象(sonoluminescence)導致,甚至與冷融合(LENR)有關。

黃秉鈞認爲,應該進行有系統的科學研究來求證,並從中尋求突破。因此 2019年在科技部支持下,展開這項能源科技探索。

江陵集團董事長林美東表示,2023年起,江陵集團與臺師大產創學院綠能科技與永續治理研究所簽訂長期產學合作,共同推動「零碳綠能創新技術示範與前瞻學術研究」,打造一個有特色的「九份零碳綠能園區」,內容包括園區淨零碳排策略、小型微氣候控制技術開發、九份轉運站的多元前瞻綠能技術展示,包括小型微氣候技術(冷泉除溼、局部冷卻、噴霧冷卻)、多功能儲電技術、金字塔太陽能微電網技術、冷融合技術等。

臺師大校長吳正己表示,此項產學合作是雙向的,試圖將創新研發從學校帶入產業直接落實,並將產業界的創新研發帶入學校,進行學術探討與技術創新(如冷融合反應器小型化創新設計)。兩者相輔相成,加速科學與技術的整合。在產業與學術密切合作下,培養學校的實務研發與創新能力,學生在「做中學」的訓練下,習得理論與實務並重的科研實力。 除此之外,黃教授也籌組國內外研究團隊,從學術上探討LENR的基本核反應機制,以解開冷融合之謎,從而引領發展出更高效率的冷融合應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