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起源韓國 奧運臺灣奪金熱門項目
跆拳道是臺灣在奧運唯一奪金的項目,至今在奧運獲得2金、1銀、5銅的成績,這項起源於韓國的運動,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時代(朝鮮,公元前38年)。
跆拳道公認由韓國將軍崔泓熙所創,學習韓國古武術出身,並曾留學日本,學過沖繩空手道,把這項武術帶入軍中,併爲ITF(International Taekwon-Do Federation,國際跆拳道總會)創始者。
不過現今奧運跆拳道項目隸屬WTF(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世界跆拳道聯盟),因崔泓熙試圖將跆拳道帶進北韓,1973年南韓才組WTF來對抗ITF,並在全世界推廣有成。
1988年漢城(現首爾)奧運起,跆拳道就列入示範賽項目,臺灣當時就有不錯成績,並以陳怡安名氣最爲響亮,拿過兩面金牌,2000年雪梨奧運起,跆拳道被列爲奧運正式項目至今。
臺灣跆拳道發展始於軍中,由蔣經國1967年引進跆拳道,並設立莒拳隊,再加上李小龍電影的推波助瀾,臺灣坊間開了一堆跆拳道館,並深入到校園。
2004年雅典奧運,臺灣就是靠跆拳道突破零金障礙,由陳詩欣在女子49公斤級奪冠,隨後朱木炎也在男子58公斤級告捷,這項成就目前還無人能追上。
▲陳詩欣是臺灣第一位奧運奪金的選手。(圖/資料照/達志影像/美聯社)
加入奧運短短16年,跆拳道也有不少變革,從2012年倫敦奧運開始採用電子護具,得分判定不再由裁判人工給分,取得奧運資格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以往奧運跆拳道由世界區和各洲際資格賽產生參賽名額,倫敦奧運後,改採積分排名制度,奧運積分排名前六名直接獲參賽門票,並取消世界區資格賽,改由跆拳道大獎賽代替。
憑藉奧運積分排名,一個國家最多可以搶到8席(男女各4席)參賽權,如果無人在前六名,則透過各州資格賽爭取,但若單一性別已靠排名獲得2席或2席以上參賽權,不得再參加資格賽。
今年裡約奧運,臺灣有女子67公斤級的莊佳佳靠排名獲得資格,原本57公斤級的黃韻文也有一席,但因提高奪金機會放棄,改打49公斤級,後因受傷等因素,由青奧金牌黃懷萱代打亞洲區資格賽。
▲莊佳佳。(圖/資料照)
黃懷萱成功在資格賽拿下門票後,黃韻文宣佈放棄打附加賽,確定由黃懷萱參加奧運,男子無人在積分榜前六,由劉威廷在亞洲區資格賽踢回男子80公斤級參賽權。
莊佳佳與劉威廷所屬的量級,都是臺灣第一次有選手參加的奧運量級。
▲黃懷萱。(圖/資料照/記者洪偵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