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沒有米其林 王浩一:萬幸

作家王浩一認爲,老城市是吃巧不吃飽,臺南美食自有其文化與移民色彩。(本報資料照片)

王浩一曾經吃遍臺南美食,寫出《慢食府城》一書。(心靈工坊提供/本報資料照片)

2023臺灣米其林指南公佈後,臺南連續2年無餐廳摘星入榜而掀起熱議,呼應絕大多數網友慶賀:「感謝放過臺南」,臺南城市作家、文史工作者,着有《慢食府城:臺南小吃的古早味全紀錄》的王浩一說:「老臺南人自帶一種參仔氣,有自己的軌跡和對美食的鑑別理論」。

王浩一舉例自己還在念成大時,當時受到臺南很大的衝擊是「騎樓下的小吃攤,招牌大剌剌寫着『衛生第二』,言下之意,美味不在話下!」他指出,臺南人既是務實的,也是有自己的鑑賞理論的,既要價錢合理又要食物好吃,且對老味道非常堅持,因此對餐飲業者而言挑戰相當大。

要在臺南開疆拓土的新店家,也許食物也不錯,又有門面,有裝潢,會吸引到一批嚐鮮客,但王浩一觀察,在臺南要能撐過「三個三」的店才能長長久久,先是「三個月」,再是「三年」,最後是「第三代」,這當中便包括了一些老店,父輩傳子輩還算耳濡目染,但再到孫輩,往往觀念摩擦而再無法傳承。

王浩一指出,臺南的美食精神是很家庭,很生活的,「臺南是富了八代九代的地方,常可以看到當地的士紳是穿着藍白拖和短褲,早上誠品書店一開門,就請店員把新書區檯面上的書全包一本,然後去吃阿公鹹粥。」這也說明了臺南人對老味道自有其品味與堅持,「心之所好的餐廳沒有上榜米其林,對臺南人而言反而是鬆了一口氣」。

對臺南的饕客或店家而言,日常的、健康的新舊客比例,反而是更舒服自在且長長久久的,米其林的名聲固然是帶來華麗而熱鬧的掌聲,但大多數的臺南人在冷靜過後反而會認爲,突如其來的加持雖然夢幻,「但也沒那麼需要!不在其中或不參與反而是好事。」

「和世界上許多的古城一樣,三分之一的人正在吃,三分之一的人在吃的路上,三分之一的人在討論待會要吃什麼。」王浩一說,老城市吃巧不吃飽,以及在飲食中反映文化與移民色彩的特色一如其城市的繽紛與歷史,在地人有其長時間打磨的自我認知和其美食地圖,作爲外地食客,記得每到一個地方,吃「應該吃」的而不是「喜歡吃」的,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