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BTA還有貿易障礙未解 涉外人士4點分析:產品被抹黑難信任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圖/路透

記者陶本和/臺北報導

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Robert Lighthizer)日前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針對臺美貿易的相關議題,他表示,締結貿易協定(BTA)需經過多道法律關卡,任內時間不夠,也有尚未解決的臺美貿易障礙

總統英文爲排除國際貿易障礙,去年8月宣佈放寬含有萊劑的美國豬肉牛肉進口限制,但掀起國內在野黨大力反彈,且在今年元旦確定開放解禁後,外界則開始關注臺美雙邊貿易協定(BTA)何時能展開。

事實上,2019年的12月,有161位美國衆議院聯名致函貿易代表,去年10月也有50位參議員致函,都呼籲啓動臺美BTA談判臺灣美國商會先前與華府美臺商業協會成共同成立「美臺雙邊貿易協定聯盟」;而川普政府從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到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都有公開支持臺美進一步貿易協定。

對於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最新表示,臺美締結貿易協定需要經過多道法律關卡,我方涉外人士13日也直指,臺美談判的關鍵在於時間,我方內部有在野黨杯葛、抹黑美國產品動作,也是造成雙邊貿易不信任原因之一。

涉外人士表示,賴海哲受訪內容所透露的訊息,可以從四點觀察來分析。首先,臺美雙方需要更多時間進行談判,是時間不夠的問題,而非談不談判的問題。

其次,貿易逆差議題必須在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大戰略結構下,進行深度討論,美方也意識到供應鏈合作在後疫情時代勢將更爲密切,所以透過「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Taiwan-US Economic Prosperity Partnership Dialogue),以前瞻、健康的方式,建立一個臺美對話機制,雙方進行討論。

第三,賴海哲的說法印證蔡英文政府處理美豬等貿易爭端時,談判是必要的過程,包括南韓、英國在內的其他國家,過去跟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時,都經過長達數年的冗長過程,「如果沒有展現解決問題的決心,並且建立信任,美國政府不會有意願與臺灣啓動談判」。

最後,涉外人士指出,去年8月,蔡英文宣佈進一步開放美豬、美牛進口政策後,在野黨不斷杯葛,盡手段抹黑美國產品,像是在立法院高舉「inedible」標語突襲AIT處長酈英傑等事件,都是造成臺美雙邊貿易不信任的原因。

對於即將上臺的拜登政府,涉外人士以拜登所提名的準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爲例指出,他去年在推特上指出「臺灣要解除貿易限制是好事,與臺灣強化經貿也是支持共享民主價值,以及我們對區域和平穩定的共同承諾」。

近期,美國紐澤西州衆議會美東時間1月11日也無異議通過支持美臺加強經貿關係、洽籤雙邊貿易協定(BTA)。

根據目前的跡象顯示,無論美國行政部門新舊政府,乃至美國國會、產業與各界都跨黨派、跨領域都支持臺美貿易能夠有進一步的良好發展。

涉外人士強調,解鎖臺美貿易協定大門的關鍵原因,是取決於臺美雙方基於彼此國家利益,進而達成互利互惠的過程與結果,臺灣必須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展現重建國際信用決心,時機成熟才能水到渠成,至於國內部分在野黨強調開放美豬政策要馬上交換貿易協定,充其量只是自曝本身不瞭解國際貿易談判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