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師徒內鬥僅是縮影 陸媒:中芯國際陷十字路口難題
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目前受到美國商務部祭出的實體清單影響,導致使用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生產設備與服務進口受阻,雖然一度傳出中芯國際獲得美國的成熟製程技術出貨許可,但被證實是假消息,陸媒分析,中芯國際站在十字路口難以抉擇。
中芯國際在去年下半年可說是災難不斷,先是遭到美方列入出口管制措施,導致中芯國際無法取得先進製程設備,更讓14奈米制程之後的N+1、N+2製程研發受到影響。12月間,原臺積電營運長、前武漢弘芯執行長蔣尚義將回鍋中芯國際,並擔任該公司副董事長,卻導致原爲臺積電前研發處長、中芯國際現任聯合首席執行長梁孟鬆憤而遞交辭呈。不過,根據中芯國際董事會最新名單指出,不僅有蔣尚義入列,梁孟鬆也還在名單上。
梁孟鬆早年是臺積電研發大將,蔣尚義是當時一手栽培樑的上司,2003年,兩人帶領研發團隊在130奈米的銅製程中,拉開臺積電與競爭對手聯電所採用的IBM架構差距,蔣、樑兩人有師徒革命情感,但後來交惡形同陌路。甚至在這波人事大地震當中,被形容是「師徒內鬥」。
據《財新》報導,中芯國際站在十字路口,過去梁孟鬆堅持先進製程發展,如7奈米甚至以下製程,被認爲是不切實際的。實際上,先進製程本來就不是中芯國際的主要收入來源。
根據去年第3季財報顯示,前中芯國際2020年第三季業績來自於14奈米制程貢獻營收(涵蓋28奈米)提升至14.6%,較前一季9.1%有所提升,但來僅來自於14奈米有多少部分無法得知。主要營收貢獻來自 0.15/0.18 微米、55/65 奈米以及 40/45 奈米制程。
蔣尚義在回鍋中芯國際前也提到,將加強發展先進封裝技術與小晶片研發,報導提到,曾有高層在多年前就建議中芯國際應該往此方向發展,但梁孟鬆就像「固執而衝動的科學家」,堅持往先進技術研發,與另一名聯合首席執行長趙海軍、行銷部門有所衝突,甚至在蔣尚義將回鍋的時後還揚言提出辭呈,讓中芯國際高層陷入兩難。
中芯國際前員工透露,蔣尚義更像個「培育者」,所有的業務都應該強化,這是講尚義的能力所在,他在臺積電的表現就證明一切。美國若切斷中芯國際的技術來源,庫存只能再撐3至6個月,預計採用大陸技術與設備的製程生產比較不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