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拉回可逢低佈局時機到 野村投信:AI 潛力可期長線榮景看好

野村e科技基金績效(資料來源:理柏 )

臺股近日拉回整理,法人認爲反而是伺機逢低佈局科技類股的好時機點,尤其AI成長動能催生AI PC、AI手機等技術運用落地,可持續留意AI相關、邊緣AI、AI PC、AI手機等族羣,參與臺股後巿漲升行情。

歷史統計元月臺股上漲機率高,法人表示,今(2024)年有總統大選,即便臺股近期震盪,多頭趨勢不會因短線出現較大的拉回而改變;目前臺股均線下檔有月線、季線及半年線三大支撐;加上受到CES與MWC等科技展題材帶動,電子類股上漲機率高於金融及傳產,1月下旬國內外龍頭企業將繳出2023年第4季財報,並將釋出2024上半年看法,這段期間的時間事件與市場預期都將支持臺股盤面動能。

野村e科技基金經理人謝文雄指出,AI來勢洶洶,AI促成的生產力成長,將有望於解決現有的經濟疲軟狀況,2023年11月2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第3季生產力創下三年來最大增幅,顯見AI促成生產力進一步成長的可能性,說明爲什麼利率維持在高點的時間延長,仍未造成股市重挫,從美國科技巨頭公司的AI滲透率來看,淨利潤率也表現出色,利潤率和EPS的反彈幅度超過標普500指數其他成分股,續航力道十足。

隨着生成式AI,智慧辦公室、以及元宇宙等商業市場逐步興起,IDC預估2024年AI PC將逐步打開個人裝置市場。AI已成爲雲端業者強化競爭力最重要的投資,預估2024年AI相關資本支出將佔雲端資本支出40%,從2023年的25%大幅提升。2024年,隨着企業AI應用需求的帶動下,AI伺服器的增長動能將維持強勁。

此外,由於雲端業者的庫存調整已告一段落,預期新需求也將帶動伺服器市場的復甦。雖然目前ChatGPT等生成式AI仍要靠雲端平臺來執行運算,不過隨着AI人工智慧走向個人裝置,加上臺灣供應鏈積極投入AI PC設計及研發,以及2025年 Windows 10 停止服務支援,生成式AI應用逐步開展,整體AI PC供應鏈上、中、下游廠將逐步定調。

根據SMEI最新研究報告指出,2024年受惠高速運算(HPC),車用電子及記憶體需求增加,2024年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總額爲970億美元。此外,半導體設備產業受惠於兩大趨勢,包含(1)先進製程、先進封裝技術發展;(2)各地區建立自主半導體供應鏈,預估半導體設備產業最快於2024年第2季進入上升循環。2024年半導體庫存修正完畢後,產值可望復甦成長 (產值回到6240億美元,年成長率16.8% ),晶圓代工客戶將恢復正常下單,2024年出貨量可望成長14.7%,產值成長率年增11.6%。

在AI智慧型手機方面,根據Counterpoint最新預測,AI智慧型手機年複合成長率爲83%,在2027年時出貨量爲5.22億支,佔全體智慧型手機出貨量40%, AI智慧型手機運行生成式AI將在2024年實踐。

有別於過去,AI的討論主要集中在雲端上及訓練和完善新模型,從2024年開始,三星和OnePlus的全新手機可以運行由Meta對Chat GPT提供支持的 Open AI應用程式,這是屬於On-Device AI。Meta已與智慧型手機晶片商高通和聯發科技建立合作伙伴關係,用以實現AI智慧型手機,AI智慧型手機將成爲人類真正的數位助理。AI智慧型手機可依據判斷自動撰寫電子郵件、草擬行銷文案和創建演講稿,AI驅動的交通座艙,除了導航、娛樂外,將使駕駛員和乘客能夠更自然地親切互動,創造更個性化直觀及體驗,所有AI智慧手機相關的供應鏈都將受惠。

此外,三星將在臺灣時間1月18日舉辦「Galaxy Unpacked 2024: Opening a New Era of Mobile AI」發表會,預計將端出新一代Galaxy S24系列新機,以及AI相關應用,AI相關族羣后續仍可望維持成長動力。

在電動車方面,受到高利率與全球總經不確定性影響,預估2024車市成長會趨緩,全球IDM在10月下旬普遍對全球汽車銷量轉趨保守,然而全球電動車的年複合成長率仍維持在20%以上,根據高盛集團的預估,2025年電動車代工市場的規模將達到360億美元,並在2030年之前進一步膨脹到1440億美元。

謝文雄表示,2024年在美國就業持續好轉、通膨持續降溫、廠商庫存已近低水位,預期終端需求在總體經濟持穩後可緩步回升,將可看到企業獲利顯著回升,產業方面,AI及EV雙趨勢明確,推動需求成長優於其他次產業,建議在逢低拉回時,佈局大趨勢明確且受益於產品升級帶來獲利率跳升的相關族羣,包含AI伺機器、CoWoS 封裝、AI 概念矽智財、DRAM、銅箔基板、機殼等,如HPC、ASIC/IP、Power Supply、散熱、高階 PCB 材料等類股,傳產則以EV、綠能等相關類股爲佈局標的,不妨強化定期定額紀律,把握AI長趨勢行情,掌握投資機會。

景氣步入循環末期,高品質企業表現將優於大盤(資料來源:Goldman Sachs,野村投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