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風力發電量變少?SEMI釋疑:視當下條件而定

SEMI指出,颱風屬於特別天候,風電發電量視當下條件而定。此次杜蘇芮颱風過境路線造成盛行風向西南風無法進入臺灣,中部及苗栗一帶風速反而偏低,是日前風機發電量較低的原因之一。舉例而言,臺灣現階段最大已商轉的離岸風場-海能風場位於苗栗竹南,颱風靠近臺灣時反而風平浪靜,當時甚至有部分工程船舶離開臺中港到竹南一帶避風的狀況。

SEMI表示,過去常有颱風靠近臺灣,風力發電呈現穩定發電狀況,舉例來說,2022年中臺軒嵐諾靠近時,位於竹南、已商轉的海洋風場就有媒體報導高達99.7%的發電效率。

SEMI進一步指出,事實上,陸域或離岸風機甚至針對颱風時風速過快設有保護機制,當風速超過標準即會停機,並調整風切角度,以確保風機系統安全。SEMI強調,透過天氣及數據分析技術,可預測離岸風電的供電,且離岸風電可與其他能源類型搭配,進行整體供電和調度。

至於外傳菲律賓風機數量比臺灣多很多,SEMI表示,依照菲律賓官方能源部門於今年6月更新的2022年能源統計,至2022年僅安裝總裝置容量427MW的風機。菲國的風力電力來源以陸域風機爲主,離岸風場仍在前期政策設計與市場開發階段。至於臺灣,不含試運轉風力機組,僅計算取得電業執照進入商轉的陸域和離岸風機就已達到1000MW,至年底預期將有更多離岸機組併入。

此外,報導提及離岸風場施工造成鯨豚擱淺問題,SEMI表示,依實際數據,難以歸因離岸風場影響鯨豚擱淺。根據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及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網(MARN)所公佈2022年擱淺報告顯示,鯨豚擱淺數量方面,從無風場施工的2018年,2019年後風場陸續施工,至2022年無顯著變化,甚至近年通報數略降。

區域分佈方面,離岸風場主要分佈在雲林縣、彰化縣和苗栗縣都非主要擱淺地點。至擱淺季節,則在風場施工最密集的6~9月反而是鯨豚擱淺最少的季節,難以證明離岸風電施工造成影響。另在擱淺病理分析方面,主要擱淺原因爲呼吸系統問題,難以歸因風場打樁導致聽力受損而擱淺。

SEMI指出,鯨豚保育議題須將氣候變遷及海洋垃圾、漁業作業等人類海洋活動一起綜合考量,而非僅視離岸風電開發爲唯一變項。而臺灣通報機制漸趨成熟,有助於掌握更多鯨豚擱淺狀況,也是影響擱淺紀錄變化的原因。

SEMI表示,臺灣離岸風場各業者施工中皆須遵守其環評承諾,並積極投入生態保護技術和工法。近期更有業者將引進無打樁噪音的負壓沉箱水下基礎,離岸風電的生態保育科技持續在發展中。

SEMI風能產業委員會認爲,全球暖化攸關人類和生物的生存,風力發電在實現減碳及淨零目標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產業界也持續投入陸域及海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期待各界正視風力產業對電力供應及環境生態的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