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帶領中國學子通往名校:不止“優”在錄取,還要“優”在未來

不久前,斯坦福博士擬被錄用爲某鄉鎮機關基層事務管理崗位的公示信息引起廣泛關注。

擬錄用名單公示截圖

一時間,“留學盡頭是考公”、“留子畢業工資3300”、“留子畢業即失業”等自黑吐槽紛至沓來。

留學到底爲了什麼?

這個疑問逐漸成爲了無數家長與學生心中迷茫的存在。

正是抱着這個疑問,筆者與Special A 特優生創始人黃中陽展開了一場對話,從中對留學教育探尋到了新的解讀。

掃碼添加小助手免費領取2025 特優生新版《留學百科》

#1

特優生,從何而“特”,爲何而“優”?

近幾年,科技發展越來越快。

人工智能、腦機等一系列尖端技術的使用,讓工作與生活步入新紀元。如何用科技賦能,提高效率,帶來更多盈利,成爲各大企業爭相尋找、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竅門”。

海外求學歸來的黃中陽,也很快在教育領域找到了相似的“竅門”——美國教授與中國學生聯繫起來,才能讓中國孩子真正在留學的跑道上贏在起跑線。

而這份鋪陳在廣大學子面前的“竅門”,則是他用無數次“敲門”辛苦換來的。

2012年的冬天,帶着60公斤的理念手冊和一顆赤子之心,黃中陽搭乘赴美航班,踏上了第一次邀請教授的旅途。

“我希望能感動這些教授,讓他們真正和我們站在一起,幫助我們中國的學生。”

黃中陽邀請到的第一位教授來自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是國際艾美獎的評委。那一天,黃中陽在寒冷的紐約站在教授門外等了足足4個小時,在整個人已經凍透情況下終於見到了剛完成繁忙工作的教授。而這份誠意與真心,換來了教授的感動,也換來了一句:同意爲中國的孩子授課。

黃中陽與艾美獎兩次提名製作人

西北大學教授Steven

自此,黃中陽開始走訪全美,遍邀名校教授,不斷被拒絕,不斷地拜訪,歷盡波折,但仍鍥而不捨地堅持了下來。

於是乎,哈佛、耶魯、賓大、哥大、達特茅斯...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知名教授被黃中陽請來了中國授課,並建立了長期深度的合作關係。

從左至右:

哈佛大學前助理院長 Glenn Russell Magid

Special A 特優生創始人黃中陽

哈佛大學前教授 Brett Gamboa

在這個過程中,黃中陽還結識了另外兩位創業夥伴——

前達特茅斯學院英語文學教授,布朗大學終身教授的Brett教授,他在博雅教育方面有豐富經驗,擅長用生動的例子和深入淺出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文學知識,塑造中國孩子較缺失的博雅教育思維。

曾任斯坦福大學學術主任,管理哈佛大學招生工作7年,現爲特優生教研院院長的Glenn院長。他憑藉在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工作經驗,爲學生提供最新的大學信息和行業動態,從而進一步調整課程、組織科研、策劃活動,幫助學生習得真正符合美國大學要求的能力。

由此可見,特優生的“特別”與“優秀”,其實從黃中陽開始就打下了堅實的烙印,並通過特優生教研院STRI(Special Teaching & Research Institute)與特優生學院(Special College)將之傳輸到無數學子身上。

掃碼添加小助手

免費領取

2025 特優生新版《留學百科》

1.1

長線規劃,從底層能力開始培養

特優生教研院理念的一個顯著風格是“早”,作爲業內“早規劃流派”的開創者,“留學過來人”黃中陽非常瞭解讓學子早接觸、早學習、早領悟能帶來多麼強大的能力可塑性。

因此除了9、10、11年級和申請季的學子外,還有很多7-8年級就開始在特優生學習的學生。

黃中陽與學生們

在談到這種早期培養的重要性時,黃中陽反倒笑着向我拋出了一個問題—— “爲什麼現在世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30歲以下的傑出人才?”

看到我面露不解,他並沒有直述答案,而是給我舉了一個很形象的例子——

如果一個學生在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不走彎路,他可以從8、9年級就開始奮鬥,等到24歲他就已經奮鬥10年了,這10年如果能夠聚焦在某個領域,那他毫無疑問已經成爲了一個專家。這時,你再給他6年時間,30歲時他當然可以無限接近所謂“成功人士”的title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巴黎奧運會一戰出圈的中國首位奧運網球單打冠軍——鄭欽文。

鄭欽文6歲開始學習網球,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12就代表湖北十堰出征網球項目的比賽,並斬獲兩枚金牌,17歲在法網和美網青少年組打進四強,而當她斬獲奧運冠軍頭銜時,年僅21歲!

接下來,我在與黃中陽的詳細溝通下,發現了特優生潛藏的另一組“基因”——提早接觸國外最前沿學科知識和項目的特優生學院。

一方面是幫助他們進行學術探索、找到興趣,另一方面就是培養他們的底層能力,比如閱讀寫作能力、公共演講能力、時間管理能力等。

特優生學生故事

以閱讀寫作爲例。黃中陽認爲,中國孩子最難提升的一個能力就是storytelling,即講故事的能力。

只講故事並不難,但如何把自己展現給別人、如何讓別人通過故事瞭解你就不簡單了。

每年申請季,面對茫茫文書和個人陳述,系統化、機械、按部就班的表達,憑什麼讓名校招生官一眼記住你?

不久前,哈佛大學揭秘了10篇錄取者的優秀文書,我們從中可以看到那些成熟文書往往具備4大特質:有“hook”,有完整的“五段結構”,形象化語言豐富,輕意識流表達手法。

放眼望去,除了“五段結構”外,其他3點大多是美國名校提倡的博雅教育的產物。

而這則是中國孩子的盲區。

想提升這一點,一蹴而就肯定不切實際,潛移默化、融會貫通才是正解。在特優生教研院的理論指導下,已經服務“大藤學校”超27年的Brett教授,正在爲特優生學子們做這件事。

Brett教授的Public Speaking項目

Brett教授在特優生學院的Public Speaking項目上,不僅用貼近生活的例子來給學子講解比較深刻難懂的文學手法及修飾,還很擅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位學子都克服對公共表達的緊張,提高自己的演講水平。

比如讀美高時文學較差的L同學,在Brett教授深入淺出的指導下,慢慢理解了博雅教育的底層邏輯,成功在一個學期提升了將近30分。

總得來說,從底層能力開始培養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增強了學子在講故事、做表達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爲他們在未來的美本、美研課堂上,提前掃清了潛在的適應與理解上的困難。

掃碼添加小助手

免費領取

2025 特優生新版《留學百科》

1.2

與時俱進,將學子“帶到”世界前沿

耳目閉塞,是難以在高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中立足的,黃中陽自然深知這一點。

因此特優生教研院的宗旨便是“Information you need to make decisions that matter”。

作爲美國大學“一手信息”傳遞者的Glenn院長,不僅負責不斷跟進和更新大學的最新動態以及世界最前沿的資訊,幫助學生避開申請雷區,並利用信息差掌握更多機會;還會對未來的行業發展做出預測,並以此讓學生時刻做好準備與世界接軌。

正是特優生教研院這樣強大的“申請方法論發動機”,保證了特優生學院的項目真正擁有賦能學生的能力。

更具體看——

在美國本科申請中,Video Essay (視頻文書) 已經逐漸成爲一種較爲新興的表達方式。

不同於面試,Video Essay 是一種在拍攝設備前自我介紹和展示個人特點、優勢以及申請意向的方式,是面試和書面申請的一種結合,能夠給招生官提供一個直接的窗口去了解申請者的個性和素質。

目前許多大學和學院(如藤校布朗、芝大、南加大和維克森林)都已經將Video Essay作爲招生申請的一部分,因爲它可以爲招生官提供更多的視覺和聲音的體驗,也能更好地展示學生的個性和特點。

面對這一愈加火熱的新興趨勢,也爲了增加學子的“申請武器庫”,特優生學院邀請了艾美獎兩次提名製作人的西北大學教授 Steven,開設了特優生最受歡迎的“掌鏡紀實”項目,幫助學生提升鏡頭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更好地應對 Video Essay 的挑戰——

掌鏡紀實項目不僅手把手教會中國孩子拍紀錄片的完整流程,提升了學子的鏡頭和語言表達能力,還結合了非常多攝影、剪輯工具的使用,讓學生知道,製作紀錄片或拍電影可以使用哪些工具和技巧。

除此之外,特優生學院的項目自然也少不了目前最火熱的“AI”。

不論學習哪一專業,大趨勢下未來每位學子都免不了接觸人工智能,但如果只學會一點皮毛,或只會用軟件的話,能力並不足以連接更深層的就業或科研平臺。

因此特優生學院於今年打造了一個名爲“使用ChatGPT和AI工具製造商業機會”的全新項目,成功將中國學子與世界級人工智能專家聯繫到了一起——

在鍛鍊對AI“底層邏輯”理解的同時,學生跟隨教授的指引,不斷體驗AI工具(如Chat GPT等),並且讓這些工具高效地附着在自己的學生生涯之上。即讓每位學子都能真正做到讓AI成爲自己的助理,而非只是冰冷的應用軟件。

掃碼添加小助手

免費領取

2025 特優生新版《留學百科》

1.3

認識世界,做有想法有能力的行動者

衆所周知,充分了解專業、技術是選擇適合自己專業的重中之重。

可要想真正做到這一點,僅僅靠講課、口述或一些概念性的指導,很明顯不夠。

因此,特優生學院根據特優生教研院提供的信息,給出了一種新的“解題方案”——

在特優生,中外導師團隊的訓練不只是教會“怎麼用”,還要讓學生清楚“爲什麼用”和“有什麼用”。只有理解透徹這幾方面,學子才能真正領悟到一項技術或一種才能,並將之融會貫通,應用到未來的生活之中。

想要做到這一點,僅靠課本無疑希望渺茫。因此在實際培養學生時,特優生學院的老師們會帶着學子用實際操作和線下公益完成對知識與世界的觸達。

掃碼添加小助手

免費領取

2025 特優生新版《留學百科》

以特優生學院的公益項目爲例:

阿富汗巴米揚大佛

數字化宣傳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項目中,導師帶領學生做了公益倡導公衆號,並設計了一次線上展覽。學生們從歷史、藝術、宗教、社會等不同維度完整介紹了巴米揚大佛的摧毀與重建,在提醒人們記住歷史、保護文物的同時,也產出了高質量的推文成果。

特優生雲南傣族織錦公益項目

雲南傣族織錦項目中,學子被送往當地親身體驗作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織錦文化,一邊挑戰成立銷售網店推廣織錦產品,一邊開拓了極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視野。

這些公益活動一方面鍛鍊了學子的實際操作能力,真正做到了開拓眼界、認識世界;另一方面也引導學生針對自己所參與的項目,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找到真正感興趣的學術方向。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沒有一種興趣與熱愛,是聽一堂講座或上一堂課就突然“癡迷”的。與書上枯燥的理論相比,延伸到具體生活裡的教學,更能激發探索樂趣,也能更長久地爲學生的未來賦能。

掃碼添加小助手

免費領取

2025 特優生新版《留學百科》

#2

升學的終點,不只是進入名校與熱門專業

《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Frank Bruni(布魯尼)曾在出版的著作中給出了自己的觀點——“你去哪裡上大學,並不意味着你將成爲什麼樣的人。”

但實際上,如果大學的名氣不夠響亮或排名不理想的話,即使專排實力過硬,也很可能在就業時倒在HR篩選簡歷這關……

那麼有沒有一種接近於“兩全其美”的解呢?

當我把這個問題拋給黃中陽時,他更像是在“yes or no 中選擇了or”,給予了我一個選項外的答案——選擇能力,能力的重要性要高於一所名校或當下正時髦的搶手專業。

黃中陽所說的能力,不僅指學子的硬件條件(GPA、SAT、GRE等標化成績),也涵蓋了相對軟性的特性,即在學習之外的領域是否能做到同樣出色。

他說,留學早就進入了4.0時代,不僅要實現個人價值,更要考慮家庭的價值,也就是孩子是否有能力適應名校的生活,是否能找到幸福感。

如果一個孩子靠優秀的成績步入了名校,卻在大學期間跟不上課程進度,無法融入新的文化環境,缺乏站在人羣中央表達自我的自信......那麼這段留學經歷除了能換來一紙文憑外,再無其他價值。

當這樣的孩子步入社會投身職場,他其實是處在一個“還沒有準備好”的人生狀態。

爲了讓特優生的學子不面臨類似困境,以黃中陽爲首的特優生教師團隊,除了爲中國孩子做好升學規劃,更爲中國孩子打造了一個能讓規劃落地、堪稱完整健康的教育生態環境。

硬件方面,有爲學子“能力完整性”保駕護航的特優生學院實踐培養課程——

口語表達能力弱?

特優生學院設立了TED演講打卡營,有老師每天帶領學子進行演講跟讀,並進行口語訓練的點評。

寫作能力差?

有老師每天在寫作羣內更新高質量的前沿科學、社會類文章,一方面佈置問答作業鍛鍊學生的寫作語感,另一方面也作爲知識補充擴寬學子的知識儲備。

擅長考試但不擅於討論?

特優生參照國外的興趣小組而設立了Book Club,每週都有哈佛、賓大教授帶學生們一起讀書,既涉獵各個領域的論文,又涵蓋增長見聞的讀物,並鼓勵學子進行觀點分享和討論,逐步提升大膽表達的自信。

掃碼添加小助手

免費領取

2025 特優生新版《留學百科》

補不上的短板?不存在!

另一方面,依託自身頂尖的項目資源,特優生以高質量的競賽和富有挑戰性的科研,爲學子們帶來了意義非凡的軟性能力提升。

就像 L 同學,因父親是大學的生物醫學教授,自幼對生物科學滿懷熱忱。高中時,他在生物和化學領域成績斐然,然而對於科研,他的內心卻充滿了猶疑與怯懦。當他走進特優生時,正深陷於“以父親爲榜樣,卻自覺相差甚遠”的自我糾結之中。

黃中陽敏銳地捕捉到了 L 同學那熾熱的求知慾和潛在的能量,藉助特優生暑校,爲他牽線了神經科學研究,並讓他成爲了哈佛大學 Kunes 教授的學生。在教授的悉心引領下,L 同學不僅在學術上突飛猛進,其人生態度也悄然蛻變。

當實驗遭遇困境,教授耐心地爲他指引方向,助他探索神經科學未知的領域,極大地豐富了他的生物學知識儲備。後來,面對自己對實驗結果的不自信,教授又帶着他一同參考 O Keefe、Brown、Moser 等科學家先前設計的實驗結果,最終驗證了他的試驗成功。

在這段歷程裡,L 同學不再對自己的科研能力心存疑慮,逐漸勇敢地迎接挑戰,從最初只期望能如父親般出色,到如今能夠堅定地說出:“我相信我可以爲解決世界上的難題貢獻力量!”

在黃中陽看來,當你的能力足夠強時,你可以選擇名校,而非被名校選擇,此時展現在你面前的天地會更加廣闊。

掃碼添加小助手

免費領取

2025 特優生新版《留學百科》

#3

爲學子創造改變氣質的“閃光一刻”

在黃中陽看來,教育的目的並非是培養準備好工作的年輕人,而是在培養準備好人生的年輕人。

特優生帶給每位學子的能力培養都不只看重眼前,或者說並不只存在於特優生學院的學習課堂or申請季,而是具有一種塑造人生特質的延展性,那些閃光的剎那可以蔓延到學子未來的就業與生活之中,真正把“養成”一詞的意義以“超脫於利益”的方式貫徹到底。

就像黃中陽無數次表達的教育觀點:不僅要讓中國孩子到達彼岸,同時要讓他們具備到達彼岸的能力。這個“彼岸”,既代表着那一封封從夢校寄來的Offer,也意味着每位學生在未來道路上所立下的一項項新目標。

他希望所有從特優生走出的學子,在任何時刻都有獨當一面的勇氣,並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藤校或名校的Offer並不是這些學子的高光時刻,反而像是一場更寬廣旅程的開始。

在更遙遠的未來,黃中陽與無數特優生教師們所期盼的,是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那些曾一同努力拼搏過的學子,能始終綻放出“雖千萬人吾往矣”般的燦爛光芒。

掃碼添加小助手

免費領取

2025 特優生新版《留學百科》

聲明:根據相關法規需標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