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傑:以色列最終要成爲中東國家,而不是美國在中東代理人

直新聞:以色列對黎巴嫩真主黨的進攻還在繼續,進攻的範圍在不斷擴大,對於以色列的意圖,您有何觀察?

特約評論員孫興傑:從上個月底,以色列軍事行動的重點方向似乎從加沙地帶轉向了黎巴嫩真主黨。在去年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襲擊之後,黎巴嫩真主黨也從北方進行策應,從上個月底,以色列對黎巴嫩真主黨痛下殺手,尤其是黎巴嫩真主黨高層遭到以色列一連串的重擊。以軍將2020年美軍的精準斬首戰術推廣開來,哈馬斯、黎真主黨、伊朗的軍政高官一下子暴露在了戰爭的第一線。從這個角度來看,內塔尼亞胡的戰爭模式呼之欲出,至於能否像拿破崙一樣創造戰爭的“拿破崙範式”,還需要觀察。就目前來看,內塔尼亞似乎在創造自己的範式。

首先,堅定戰爭目標,即便面對盟友的勸告或者憤怒,也不爲所動。從去年10月7日起,內塔尼亞胡將消滅以色列的威脅作爲首要目標,從哈馬斯到黎巴嫩真主黨,再到伊朗。值得一提的是,在內塔尼亞胡下令襲擊黎真主黨領導人之前,美國及其盟國呼籲21天停戰,但在聯合國開大會的內塔尼亞胡獨自下令對黎真主黨高層動手,讓拜登顏面大失。最近,法國總統馬克龍呼籲停止向以色列提供武器,結果遭到以色列強烈不滿,隨後馬克龍與內塔尼亞胡通話,表達對以色列的支持。美國、法國等國領導人不喜歡內塔尼亞胡,但是又不能不支持他,內塔尼亞胡似乎變成了西方的戰爭領導人,是主導者。

其次,內塔尼亞胡遵循着克勞塞維茨的戰爭理論,在進攻過程中持續不間斷地打擊敵人“重心”,哈馬斯、黎真主黨和伊朗革命衛隊的高層是以色列的主要目標,此外,消滅敵人的軍隊及其武器彈藥的補給線。最近幾天,以色列空軍頻頻空襲黎巴嫩真主黨的彈藥庫,甚至敘利亞的武器彈藥基地也成爲以軍的攻擊目標。

最後,以色列的戰爭目標更加精準,但是,以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長期戰爭之中。一方面,這次戰爭讓以色列認識到自己面對的威脅是伊朗及其盟友的“抵抗軸心”,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這個網絡並沒有像此前那麼明確,以至於內塔尼亞胡說以色列在七條戰線上戰鬥。另一方面,以軍試圖對敵人的“重心”,包括軍政高層、武器彈藥庫等進行精準襲擊,試圖在避免總體戰和地面戰爭的前提下,達到真正的目的。

直新聞:中東新一輪衝突已經一年了,這一年的形勢發展,您有什麼觀察?

特約評論員孫興傑:從哈馬斯襲擊以色列之後,中東地區進入了戰時狀態,這一年的形勢演變能夠看到,中東地區存在全面衝突的風險,但是遠沒有去年衝突爆發之後人們預測的第六次中東戰爭那樣。美國和伊朗之下的代理人戰爭,這樣的格局依然沒有打破。當然,伊朗和美國和解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如果下個月大選後特朗普勝選,更是如此。

除了戰場的事態之外,我們如果放大一點時空去觀察就會發現:第一,以色列問題依然是中東衝突與戰爭的根源,以色列依然是戰爭立國的國家,但是,以色列面對的環境和形勢已經有了相當的改觀,在去年衝突爆發之前,以色列和中東阿拉伯國家的和解在加速,即便衝突爆發了,沙特、埃及等國,甚至敘利亞並沒有捲入其中,以色列面對的敵人是伊朗及其什葉派盟友;第二,回溯到1979年伊朗霍梅尼革命,中東地緣政治格局的一條主線還是重建平衡體系,美國主導的同盟與伊朗之間的博弈,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中東平衡被打破,伊朗的影響力擴大,現在以色列與哈馬斯等勢力的衝突也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果的積累與爆發;第三,以色列終歸要尋找到與鄰居和平共處的道路,換言之,以色列要成爲中東國家,而不是美國在中東的代理人。當然,中東地區要形成穩定的本地的區域秩序,還需要相當長時間。

作者丨孫興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