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人曾向美表明:願領導除蔣兵變

孫立人將軍紀念館是孫立人的故居,孫立人在此被軟禁長達卅三年。(陳界良攝)

監察院於今年年初根據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朱浤源的研究報告,平反前陸軍總司令、總統府參軍長孫立人上將,認定孫在一九五五年鳳山陸軍步兵學校少校教官郭廷亮涉嫌叛亂案件中,並無叛亂行爲與企圖,郭廷亮亦非匪諜。這項平反案是針對一九五五年的郭廷亮案與孫立人的關係,證明「孫立人謀叛無確證」。孫於一九五五年即遭軟禁,三十三年後始獲自由,一九九○年病逝。

孫立人事件是五○年代前半期震撼海內外的一樁政治與軍事事件,對國府的威望打擊很大。事實上,孫立人事件涵蓋了兩個部分:一是孫與美國的關係,二是孫與郭廷亮案的關係。這兩個部分乍看似不相干,其實卻有相當密切的因果關係和連鎖關係,亦即孫立人如果完全沒有涉及美國所推動的「棄蔣保臺」策略,則國府不可能會炮製郭廷亮以構陷孫立人。監察院平反孫立人,雖澄清了孫在郭案中的角色,但未釐清孫與美國的關係,而孫與美國的關係乃是整個孫立人事件的導火線,也是促成孫立人在人生事業臻於巔峰而遽遭幽禁的主因。

多年來,中外學者專家不遺餘力地探究四○年代末與五○年代初孫立人是否曾在美國的策動下,企圖發動兵變以倒蔣。美國方面亦陸續公佈了一些與孫立人事件有關的機密檔案,但部分機密檔案和文件因太過敏感而仍未開放。

關於孫立人和美國的這段關係,除了華府已解密的一批檔案之外,芝加哥大學教授康明思(BruceCumings)於一九九○年出版的兩冊《韓戰之源起》中的第二冊《洪流的怒號》、東亞外交問題專家麥克洛斯倫(RonaldMcGlothlen)於一九九三年出版的《掌控巨浪─艾奇遜與美國的亞洲政策》以及多倫多大學教授艾希內裡(RobertAccinelli,公視「孫立人三部曲」製作人林樂羣曾對其作專訪)於一九九六年出版的《危機與承諾─美國對臺政策,一九五○至一九五五》,都對孫立人與美國的互動,有詳細的敘述與分析。魯斯克銷燬孫氏密箋,使孫立人與美國的關係永遠失去一項最強有力的直接證據,而一些極重要的文件,迄今亦仍未開放。

儘管如此,記者在美國國家檔案及紀錄局所親見的上述密檔,顯然已很清楚地勾勒出五○年代前半期孫立人事件第一部分(與美關係)的歷史原貌。讓史料說話,方是最好的史實還原方式。

張學良因西安事變而遭軟禁半個多世紀,孫立人因包庇匪諜部屬其名、與美互通聲氣其實而被幽禁三十餘年,他們都是悲劇的愛國者,但愛國動機與途徑卻大不相同。「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西安事變和孫立人事件乃是中國現代史上的兩大史事,史事的三大主角蔣、孫、張皆已先後蓋棺,然他們的功過卻仍難論定。(摘自2001年10月29日中國時報記者林博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