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喜式紓困 怎救得了觀光業

對政府來說,不是沒聽到企業哀嚎聲,但基於面子,不希望企業放無薪假、裁員,但若不能給企業足夠奧援,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是行不通的,更是鄉愿。

既然要企業挺勞工,政府對企業紓困更刻不容緩。其實所有行業都一樣,現在缺的就是現金流,飯店從瘋狂折扣到買一送一,明知賠本還要用力吸金,就是怕錢軋不過來。

口袋深一點的,撐個半年或許沒問題,但大公司養的員工成千上萬,壓力其實也大。口袋淺的,當然更需資金奧援,尤其現階段是想賣還沒有人願意買,那就只能倒閉。

政府提出的紓困,到目前爲止還停留在「疫後重建」,也就是待疫情平穩後,發給振興抵用券,問題在於,災後是何時沒人知道,現實是航空、旅行社、飯店到餐飲業,如果撐不過眼前這關,也等不到紓困了。

平心而論,政府對企業紓困還停留在各部會各行其是。就拿旅行社前幾天哀的,是航空公司沒收團票這事,我們當然可以體諒航空公司也有現金流的壓力,但民航局、觀光局同屬交通部下,難道沒辦法共商折衷之道?

同樣的,經濟部力推發振興抵用券,但眼前觀光業缺的就是週轉資金,財政部卻掐着營所稅不鬆動,公股行庫提供的週轉額度,更是杯水車薪,看在企業眼中豈不心寒?

臺中亞致突然歇業,代表即便是較有財力的上市櫃公司,都難逃此波驚濤駭浪,政府如果還沒頓悟,無法對症下藥,還放縱各部會隨喜紓困,「倒給你看」的企業只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