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你有更多選擇,比較流行的5個搜索引擎

這個世界還需要另外一個搜索引擎嗎?十年前如果問自己,這個問題可能有點無厘頭。百分之九十九的情況下,在搜索欄中打入關鍵字,Google或者百度 幾乎有求必應,而且準確無比,這些沒有什麼進一步苛責的。不過今天看來,這個問題越來越實際。

使用者多少也許都有感覺,Google 的搜索結果不再那麼令人驚歎。關鍵字廣告、Google 號稱“投其所好”爲使用者挑出的新聞摘要、人物介紹、知識圖卡等等佔據半個版面,滑到第後半時,看到的可能是一整排僞裝成實用信息的商品推薦文章、條列式文章跟內容農場,五花八門的建議每個似乎都在聲稱“選我、選我”;而點擊之後,結果往往令人失望,必須再度返回上一頁重新選擇搜索。於是,我們學習更多精準搜索的技巧,或者安裝瀏覽器外掛設定黑名單,把搜索變得直接一點。

從使用者、新聞媒體到 SEO 專家,都有同樣的困擾。Dmitri Brereton 任職於人才招募軟件公司 Gem,擅長信息檢索與組織。2022 年 2 月他發表文章,指稱“Google 搜索正在死亡”,搜索食譜或商品時,如果不加上如“site:reddit.com”限縮範圍,只會得到一堆無法信任的無效信息。文中引述了 Y Combinator 合夥人 Michael Seibel 今年初在 Twitter 上公開抱怨:醫療信息、產品信息或食譜在 Google 上的搜索結果簡直一團混亂,甚至說“是時候輪到 Google 被挑戰了”。

確實,有些新興搜索引擎正在誕生,但事實上多數搜索引擎並未意圖“挑戰”市場份額 85% 的 Google,而是提供人們一個迴歸信息搜索本質的選擇:讓人們找到實用或感興趣的信息。

本文介紹的五個搜索引擎,雖然索引來源多數仍建立在科技巨頭 Google、微軟 Bing 和百度的搜索技術之上,但都強調隱私至上,不追蹤使用者資料。DuckDuckGo 倡議隱私 14 年,Neeva 個人信息與網絡空間並行搜索,you.com 把細碎的網絡以網站爲單位讓使用者建立合輯,Kagi 則將“少即是多”的概念用在搜索結果上,最後一個介紹的 Marginalia 則是特立獨行,要讓被主流搜索引擎排擠的內容重新浮現。

這些搜索引擎結果排序與信息呈現、以及高度客製化功能,既實用也很有特色,讓我相信自己不一定非得依靠“Google 或者百度”的庇護,而是可以讓自己的網絡探索之旅更安全、更有效,而且更好玩。

DuckDuckGo:不儲存、不分析,從十年前就知道與使用者保持距離

曾經主動找尋 Google 替代品的讀者,對 DuckDuckGo(DDG) 肯定不陌生,或許此刻它就是你的預設搜索引擎。早在 2008 年,在使用者們授權各種個人信息給 Google,以換取快速精準的搜索便利性時,DDG 以“絕不蒐集使用者信息”的宗旨而問世。今年使用者已突破一億大關,而且持續成長中。

歷經十幾年進化,DDG 而且從未打破“不儲存搜索記錄、不分析使用者”的承諾,無論是誰,只要搜索相同的字詞,內容跟排序都是一致的。當然,使用者可以根據國家、語言等條件縮小搜索結果,也有圖片、新聞等過濾選項。DDG 跟 Google 的排版類似,搜索結果列表一目瞭然,也有類似知識面板、快速解答的內容,但喧囂程度或者噪音程度相對較低。

除了隱私至上,DDG 也陸續推出許多新穎的搜索模式,像是如任意門般的“!bang”語法,彙集了一萬多個搜索引擎,亞馬遜、IMDb 或食譜,在搜索框中輸入特定符號與網站簡寫,就能越過 DDG 的搜索結果頁面,直接進到該網站的搜索結果或結果列表。例如,在 DDG 搜索框中輸入“!w”後面接上關鍵字,就會直接引導到維基百科的搜索結果頁面。

DDG 的營收以廣告爲主,但廣告內容跟隨搜索字詞的相關性變動,而不是使用者的瀏覽足跡,像是搜索 “俄烏衝突” ,出現的就是戰爭的相關信息,不會莫名跑出幾天前瀏覽的跑車或洗碗機購物信息。如果完全不想看到廣告,還可以在設定頁面裡面全面禁止顯示(但幫忙傳播出去,讓越多人使用,結果也會越準確。)

Neeva:生產力至上,一鍵搜索網絡信息與個人雲端文件夾、通訊軟件內容

“搜索”這個動作其實無所不在,除了在網絡上搜索,我們也經常在通訊軟件找信息、在雲端文件夾裡面找文件,Neeva 是一個整合個人與網絡空間的搜索引擎。它整合個人 App 與網絡,輸入關鍵字後,不但有網絡搜索結果,還有一個 “個人(personal)” 標籤,顯示相關的雲端文件、文件如 PDF 內容、工作信息,不必再分別到各自的 app 搜索。

Neeva 也讓使用者設定讓人信賴網站來源,在搜索結果列表中,就會優先呈現這些網站的內容;另外,Neeva 還替使用者規劃了一個 “個人空間(Spaces)” ,提供類似 Google 簡訊關鍵字通知、同時也能儲存搜索詞組,並且能夠分組、公開分享列表,對於經常需要吸收特定消息的使用者,應該頗爲實用,而且可以彌補有些網站不提供 RSS 的遺憾和不足。

Neeva 強調“隱私至上”,保證不賣廣告、不賣資料,但依然會儲存使用者的搜索紀錄,以作爲最佳化搜索結果的材料。Neeva 的網站說明中坦率說道“對使用者一無所知的搜索引擎,也就無法進步” 。 不過使用者的搜索資料預設 90 天刪除,如果完全不想留下紀錄,Neeva 也提供無痕模式操作。

Neeva 是由 “看不下去了” 的 Google 元老級員工所成立,共同創辦人 Sridhar Ramaswamy 在 Google 價值千億美元的廣告部門待過十幾年時間,看盡 Google 走向 “獲利是唯一目標” 的不歸路,在給出更多廣告、還是更正確的搜索結果之間掙扎,他有一種萬劫不復的感覺。Neevs 可以做到科技巨頭不見得不想嘗試,但在成長規模優先的思維下,他們就是難以做到的嘗試。如同 Hey 將 Email 服務徹底改頭換面,他們相信,自己也能在搜索這個領域提供嶄新體驗,而且使用者會爲其買單。

目前 Neeva 提供免費版,個人搜索範圍支支持Google、Dropbox 與 Office 365,付費版則可以串接 Slack、Notion、Figma 等等軟件。月費 4.95 美元(35元人民幣左右)、年費 49.95 美元(347 元人民幣左右)。

這個時代不缺信息,缺的可能是爲爲信息分門別類的功夫。

You.com 採用微軟搜索引擎 Bing 的 API,但以個別網站爲單位,爲信息預先分類。使用者可以設定信任或常用的網站來源,或在搜索過程中對網站投下 “贊成票” 或 “反對票” ,下次搜索時便會優先顯示從這些網站提取的信息,即便使用者沒有做出反應、投下反對票的網站,也不會完全隔離,只是排序往後,相較 Google 黑魔法般爲使用者挑出最具代表性、最正確的搜索解答,you.com 手動模式自助挑選網站來源,反而比較令人安心。

網絡新聞編輯也許維基百科、Hacker News、Reddit 和科技部落格、新聞網站搜索資料 ,軟件工程師也許會想在 Stack Overflow、GitHub 以及網站文件找答案,運動競技粉絲則可以選擇 ESPN、Bleacher Repost 等專業網站。

you.com 的介面設計十分華麗,網站首頁 “You” 色彩斑斕,搜索結果列表刻意突顯網站來源,各個網站 logo 交互並行顯示,加上每個搜索結果都格狀設計爲主,並且顯示標題與長達 4、50 字的摘要,還以不同樣式區分,對於已經習慣搜索結果 10 則一頁、表列式呈現的使用者來說,剛開始可能有點無法適應。

與 Neeva 一樣,you.com 幕後開發者也很有來頭,共同創辦人 Richard Socher 學術背景深厚,過去在 Salesforce 擔任首席科學家,並曾於美國斯坦福大學擔任計算機科學部主任兼任教授。you.com 去年獲得老闆 Marc Benioff 2000 萬美元注資。目前 you.com 沒有廣告、也不收費,但未來不排除以非追蹤型廣告作爲獲利模式。

Kagi:一次只顯示 30 個最佳結果、功能高度客製化

Kagi 是另外一個備受矚目的搜索引擎,融合了傳統搜索引擎 Google、Bing,也索引維基百科、DeepL 等等垂直網站的信息,來源豐富多元、且信任度高。搜索結果大致分成三個區域,除了搜索結果之外,還有從 Internet Archive 網頁時光機服務(Wayback Machine)選出的網頁,將可能已消失的信息重新曝光;也有如 Quick Answers 跟 Interesting Finds 的內容。搜索結果數量重質不重複,通常限制在 30 個以內,大概兩頁就能瀏覽完,不用擔心被廣告轉移焦點。

在搜索引擎上,選擇戴上 Lenses(透鏡)檢視資料。例如輸入近來討論度極高的知識管理管理軟件“logseq”,選擇以論壇(Discussion)濾鏡檢視,Reddit、Hacker News 上的相關心得,甚至另外一個經常被拿來比較的個人知識管理 Obsidian 的使用者論壇,都會顯示在搜索結果上。人們對社羣討論的內容信任度,比名人加持、專家背書來得高,就像從前在網絡上搜索商品評論時,我們會在商品後面加上個人常規關鍵字,尋找真實的使用心得一樣。

在搜索結果旁邊,有一個圖像提示,標註這個網站的流量排名、分類屬性、語言、速度、埋了多少廣告追蹤器等等信息,懷疑網站來源有問題時,點擊前可以先三思。使用者還能選擇直接在搜索結果中顯示的頻率,封鎖該網絡,或者優先收藏,主動客製化自己的搜索結果頁面。

除此之外,在個人頁面設定中,Kagi 可以設定網站黑名單,還提供可以乾脆地排除所有影片媒體、維基百科或清單式文章等等選項,不需要額外安裝外掛,就能把搜索引擎捏塑成自己心中的模樣。

另外一個在個人設定頁面中,格外有趣的信息是,有個名爲 Consumption(消費)的標籤,使用者可以查看自己每日搜索總量,以及爲了執行這些搜索花掉的成本。提供這個信息的目的,讓使用者作爲未來是否付費支持 Kagi 的決策考量更實際,同時也提醒了我們,快速的搜索是有代價的,包含人力、機器使用、運算等等成本,毫秒間獲取的信息,都來之不易。

Kagi 的創辦人 Vladimir Prelovac 在軟件公司工作 15 年,曾在 GoDaddy 擔任產品副總裁。在成立 Kagi 以及瀏覽器 Orion 之前,他已經有開發非商業性的搜索引擎 Teclis、非商業新聞搜索引擎 TinyGem、書籍管理工具等等業餘愛好,這些個人探索都成了供給 Kagi 精良搜索結果的貢獻。目的都是希望爲他的三個“孩子”帶來“更人性、更友善的網絡環境”。

目前 Kagi 搜索引擎正在進行 beta 測試,填寫問卷、收到邀請函,就能體驗這個讓你回到最初使用 Google 那種信息尚未爆炸、搜索結果量小而美的感覺。待正式版推出後,預計單月價格大概會分成入門版 10 美元與進階版 20-30 美元。

“邊角料”搜索引擎:找到那些沒被 SEO 馴服的有趣內容

前面分享的搜索引擎,大致上都還是以提供準確的搜索結果爲賣點;但也有一些人偏偏就是好奇聚光燈以外的內容。Marginalia 就是爲這些杳無人跡的網站而生的搜索引擎,這個詞的意思是“人們在書本或文件上用來註記的空白邊距地帶”。在這個搜索引擎裡,主流搜索引擎偏好的圖文並茂、影音豐富、迎合行動裝置體驗的內容,會受到降級懲罰,網站內容越純越好,純文字是它最滿意的格式。在這些搜索引擎裡面找資料,不但可以免除所有對多媒體廣告的恐懼心理,更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搜索結果,因爲這些網站內容通常不太在乎搜索引擎的喜好,在主流的搜索狀態下,自然沒有優勢。

站長寫道,打造這個搜索引擎,並未試圖成爲一個不偏不倚、呈現正確信息的網站,反而就是要讓“邊角料”浮出水面,爲尋找邊緣內容的瀏覽者跟信息建造者創造連結。就如 90 年代那時,網絡上遍佈趣味十足、爲了個人嗜好架設的小型網站散佈各處,2022 年奇趣的網站可能沒有比較少,這個網站反而讓我們發現網絡的多樣面貌。

以 Marginalia 搜索時以單字組成詞組,比輸入「問句」準確。可惜的是中文支援程度不佳,但若善用英文關鍵字,很容易發現有意思的文章或網站(試試 time management,這個搜索引擎會召喚出許多被主流搜索引擎掩埋或忽視的觀點)。搜索結果也能以儘可能優先顯示冷門中的熱門網站、或是冷門優先,也能選擇實驗中的演算法,把自己拋進網絡的魔幻荒野。

此外,站主還設置了“Random”頁面,隨機展示純文字爲主的網站,大腦枯竭連搜索詞彙都想不出來的時候,到這個頁面晃晃肯定有新的收穫。純文字網頁不只白底、黑字與深藍色連結,許多網頁光使用文字、排版、色彩,完全不需華麗的動態效果,就能在第一眼展現出生動的個性,對已看膩套版網站的人來說,又可能會突破自己對網站設計的想像。

類似的搜索引擎還有 Millions Shorts,讓使用者設定篩除 Google 前一千個或前一百個搜索結果,發現那些零優化、但也許信息依然獨特、豐富的網站。

站在巨人肩膀上,搜索引擎把搜索結果決定權交給使用者

本文介紹的搜索引擎都很尊重個人隱私,也不靠出售個人隱私獲得商業利益。在功能上各有特色,但共通點都是重新詮釋了“個人化”的定義:個人化不一定得如 Google 扮演上帝迎合每個人、想方設法訓練程式投其所好,這些搜索引擎把偏好交給使用者決定,把搜索引擎變成自己能夠掌握的工具。

有強烈信息整合檢索需求的情境不妨嘗試 Neeva,注重搜索合理性與效率、以及高度客製化需求,Kagi 值得一試。當然,若要看到各種事件最新發展,Google 敏捷的爬蟲還是最能滿足當下渴望。正如有些使用者對萬能的東西過敏,偏愛目的單一的工具,使用搜索引擎時,也能創造屬於自己的組合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