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前中國沒有棉被,零下幾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麼熬過去的?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未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想象一下,沒有棉被的冬天會是怎樣的體驗?
在宋朝之前,中國人過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沒有羽絨服,也沒有空調暖氣,面對零下幾十度的寒冷,普通百姓蓋着稻草被,穿着麻布衣,住在茅草屋裡,凍得瑟瑟發抖。
而那些達官貴人呢?他們有沒有辦法過得舒服一點?
更有趣的是,爲什麼棉被會在宋朝之後纔出現?在沒有棉被的漫長歲月裡,古人究竟靠什麼熬過一個個寒冬?
貧富差距中的冬季生存
宋朝以前,中國的冬天可真不是好過的日子。
那時候沒有棉被,零下幾十度的天氣,怎麼熬過去?
答案很簡單:看你是富人還是窮人。
先說那些有錢人吧。
他們的生活,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壕無人性”。
先從房子說起,什麼茅草屋、油紙棚,在他們眼裡根本不配叫“房子”。
有錢人住的是紅木、石材建造的豪宅,保暖性能槓槓的。
外牆還會刷上一層朱漆,這可不是爲了好看而已,朱漆還能防潮防蟲,順帶提升整個房子的溫度。
要是碰上特別冷的天,他們還會讓人刷一層花椒泥。
聽着是不是很玄學?但別小看這玩意兒,花椒泥不僅能隔寒,還能讓屋子裡飄着淡淡的香味,據說還能活血化瘀呢。
皇后住的“椒房”就是這麼來的,住進去就跟現代地暖房似的,舒服得很。
甚至還有傳說中的“暖牀犬”,這種小型狗不僅能看家護院,關鍵還能用來暖被窩,簡直是活生生的“取暖神器”。
而吃的東西呢?那更不用說了。
花膠雞、羊肉煲、參雞湯這些補品可沒少吃。
貴族們懂得養生,冬天的湯裡總少不了人蔘、當歸這些中藥材,喝完之後整個人都暖洋洋的,連寒風都覺得能扛。
說完富人,再看看普通百姓。
這差距真是太大了,窮人冬天住的地方連個像樣的牆都沒有。
茅草屋頂稍微來點大風,就有可能“人屋兩分離”。
牆壁單薄不說,還經常被老鼠啃出洞,寒風“嗖嗖”地往屋裡灌。
再冷一點的時候,只能堵上泥巴,雖然效果差強人意,但聊勝於無。
穿的就更不用說了。
麻布、葛布這些粗糙的東西,基本就是百姓的“標配”。
遇到寒冬,他們就得一層套一層地穿,雖然不見得暖和,但好歹擋擋風。
要是實在窮得不行,還有一種“紙裘”,是用楮皮紙做成的,裡面夾點麻絮、柳絮啥的,看着就像個簡陋的風衣。
這麼一對比,真是讓人感嘆,有錢人過的是“溫暖的冬天”,窮人過的卻是“凍死的冬天”。
這種差距,讓人看得唏噓不已。
古人巧妙的取暖與保暖方法
要是說到冬天怎麼保暖,古人可真是動足了腦筋,什麼辦法都想出來了,絕對是“發明小達人”。
咱先聊聊穿的東西。其實最早的保暖衣物就是獸皮,古人直接從動物身上剝下毛皮披在自己身上,簡單粗暴但很管用。
後來有點講究了,就開始專挑保暖效果好的毛皮。
比如狐狸皮、熊皮,那可是當時的“高定款”。
一件狐狸皮大衣可能得用上百隻狐狸的毛,平民老百姓連想都不敢想。
至於普通人家,那就別指望什麼熊皮大衣了,太貴了,根本買不起。
大家更多是用鵝絨,農村裡一般養鵝看家護院,順便冬天還能拔些鵝毛來填衣服或者被子。
別說,這鵝絨確實挺管用,現代羽絨服裡可不少就是鵝絨填的。
要是連鵝也養不起呢?那就退而求其次,用鴨絨;
實在不行,還有豬皮——把豬皮做成風衣一樣的夾克,擋風還挺結實,只不過不太暖和。
說完穿的,再聊聊睡覺的時候蓋啥。
沒有棉被的時代,稻草被是“平民版神器”。
稻草曬乾後,揉碎了塞進被套裡,保溫效果還不錯。
問題是稻草不耐壓,睡幾晚就塌了,而且特別容易受潮。
碰上陰雨天,稻草溼了就又冷又難聞,簡直讓人崩潰。怎麼辦?
只能把稻草掏出來曬一曬,再重新裝回去,這活兒累得不行,但沒辦法,總比凍死強。
取暖呢?這就更講究點了。
窮人最常用的就是火坑,屋子中央挖個坑,裡面燒柴火或者幹稻草,靠熱量暖和一下。聽起來不錯吧?
其實問題一大堆:濃煙嗆得眼淚直流,柴火不夠還得上山撿,稍有不慎火還容易燒到屋子。
後來稍微改進一下,有了火盆。
火盆就是個簡單的炭爐,雖然貴一點,但煙少點,還能挪到牀邊或者屋子中間。
有錢人家玩得就精緻多了。
他們用的是銅爐甚至掐絲琺琅爐,這種爐子不僅暖和還漂亮,放在家裡就像擺件似的。
爐子裡燒的炭也不是普通貨色,而是西域進貢的無煙炭,既耐燒又不嗆人,燒一天屋子都暖得像春天。
還有手爐這個神器,專門爲貴族設計,造型精緻小巧,揣在懷裡隨時取暖,冬天出門誰懷裡沒揣一個手爐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最後說個北方特色,那就是炕。
早期的炕其實很簡單,就是在牀下放幾塊燒熱的石頭,後來升級了,鋪上磚石煙道,火直接從炕底下過去,把整個牀烘得暖暖的。
冬天晚上,一家人都坐在炕上,聊天、吃飯、烤火,簡直是最幸福的事了。
到現在,東北農村還有炕,不少人家冬天都離不開。
古人取暖的辦法,真是既接地氣又充滿智慧。
雖然條件簡陋,但他們靠着自己的動手能力,把冬天硬生生熬了過去。
誰說沒棉被就不能活?古人表示,只要腦洞夠大,冬天也沒那麼可怕。
結語
說了那麼多古人的“抗寒小妙招”,不得不提一個關鍵人物——黃道婆。
她可是直接改變了古人冬天挨凍的命運,讓棉被這種“天選神器”走進了千家萬戶。
她用技術告訴所有人:窮也可以過得暖和點,過得有點品質。
今天咱們蓋的厚厚的棉被,穿的柔軟的棉衣,少不了黃道婆的功勞。
所以,每當窩在被窩裡玩手機時,別忘了心裡默默感激一句:“感謝黃道婆,我的冬天纔不冷!”
參考資料:
沒暖氣沒羽絨服……古代人如何度過寒冷冬天?-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