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逢低佈局新興市場 靜待下半年反彈
今年中國的農曆年間,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快速蔓延,讓年節的氣氛頓時消失殆盡,且使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當市場面臨這類不確定情況時,投資人會先拋售風險性資產,將資金轉入避險性資產的行爲是可以理解的,但就歷史經驗來看,這類特殊地緣政治風險,反而使新興市場估值更具吸引力,提供投資人逢低進場的投資機會。
因爲,雖然這個疫情要多久才能完全結束,目前還有待觀察,但若從歷史經驗來看,這類流行病對總體經濟的衝擊是短期且有限的;而且,往往在流行病疫情結束後,過程中被壓抑的需求會被快速釋放,帶動市場出現大幅反彈。
就以2003年11月爆發的SARS經驗爲例,疫情擴散最嚴重是在2003年4月底,5月底、6月初疫情開始獲得控制。經驗顯示,從疫情爆發到疫情獲控制,大約需要4個月時間,而新確診病例的疫情在初次爆發後2個月內達到頂峰,不過股市多會提早反映。
所以,若觀察當時香港恆生指數與MSCI中國指數的表現可以發現,當時也是人心惶惶,股市表現當下亦受影響。但即便如此,恆生指數與MSCI中國指數震盪期僅約1個月,其後於2003年4月下旬落底,這兩個指數波段最大跌幅分別是8.5%和11.5%。
然而在股市觸底後,市場開始回穩反彈,包括恆生指數與MSCI中國指數,從4月下旬的低點過後的3個月內,指數分別上漲18.2%和31%,而6個月內則是分別上漲近4成和57.9%;從低點開始的1年內,這2個指數更是分別上漲近5成和近8成。
不僅如此,我們還看到2018年~2019年製造業歷經急劇放緩後,全球經濟增長正迎來一輪週期性反彈。最近幾個月,全球經濟增長領先指標出現明顯反彈。從近期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陸續出爐的宏觀經濟數據,均進一步證實此一觀點,亦即製造業需求呈現正在加速的趨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確有可能會影響短期需求,但我們認爲尚不至於逆轉這種增長的趨勢。
此外,我們認爲,目前新興市場估值相對偏低,這一輪的週期性反彈可望爲新興市場帶來更多益處。2019年,成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積極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其遞延效應將支撐全球需求增長,爲經濟復甦奠定基礎。
進入2020年,多數各國央行仍持續採寬鬆的貨幣政策,且就整體新興市場而言,仍存在貨幣政策的調整空間,必要時能採取進一步的刺激措施。
當然,中國和全球貿易的前景與新興市場發展息息相關。中國在全球製造業、大宗商品和投資週期的中心地位,使新興市場的增長和獲利須高度依賴中國。因此,美中初步簽訂的貿易協定,與雙方緊張關係的緩解,將大幅降低地緣政治的風險。
我們認爲,今年只要貿易緊張關係不再重新升溫,就足以提升新興市場的信心。此外,投資人亦應全面看待中美關係的風險;如果中國儘早履行貿易協定的要求,投資人不應排除關稅還有進一步調降的可能。就像聯準會一樣,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現在也有了「降息」的工具:亦即透過調降關稅刺激經濟,以緩解金融環境。
與此同時,中國針對製造業採取的定向及廣泛的刺激政策,也逐漸看到效果。強而有力的證據表明,中國經濟放緩正在回穩,這說明中國雖然仍重視結構性去槓桿,但也有意願且有能力採取必要的刺激措施,以緩解國內、外的不利因素所帶給中國經濟的衝擊。
只是,如今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的情況下,外界疑慮這些刺激政策是否還能奏效。但我們認爲,疫情對中國第1季的消費增長會有重大影響,但在之後的影響則會逐步減弱。更重要的是,在疫情發生期間被壓抑的消費力,有機會在疫情結束後大舉出現,屆時消費增長將迎來大幅反彈。最重要的是,如果負面影響持續時間過長,必要時中國政府還有充分的政策工具,因此我們認爲,疫情並未逆轉中國製造業自去年底開始轉好的趨勢。
2020年新興市場資產類別能重獲青睞嗎?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雖可能對需求產生重大影響,但我們認爲疫情對需求的衝擊只是短期的,不會波及下半年。(本專欄作者爲瑞銀資產管理資產配置全球主管)
★肺炎疫情加深全球經濟風險,法人建議股債平衡降低波動!★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中國第1季GDP成長恐僅剩4%!★強制險的20萬傷害醫療理賠 到底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