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佬經歷“忙碌的一天”
4月7日,全球股市經歷了大幅調整。在外圍市場的大幅拖累之下,內地私募行業也遭遇了“忙碌的一天”。
在這一天裡, 有的私募大佬“三緘其口”不再大膽點評市場。有的則勇敢直言,大膽暢言機會。有的則出於各種原因暫停申購。
一個交易日,映射出這個行業裡衆多大佬的心緒和感想。
市場創造“抄底機會”
神農投資的陳宇,一直是中國私募圈的“另類”,其早年的產品淨值曲線大開大合,但近年風格大改。
尤其是在近三年諸多私募同行業績“失靈”的同時,陳宇的產品曲線卻扶搖直上,在逆市環境中晉升爲績優私募。
資事堂瞭解到:過去一年陳宇產品的收益率來源是醫藥生物與人工智能領域的中國資產。
陳宇早年擔任招商地產董秘,亦曾任職於裘國根的重陽投資,之後他自立門戶,時常在社交平臺上“語出驚人”。
比如:2024年6月他曾與但斌因人工智能投資“隔空吵架”,指責後者是AI泡沫的反向指數。
這句話放在今日,幾乎堪稱“神準”。過去一個月,但斌減倉美股科技巨頭後再次加倉,恰好趕上外盤暴跌,最終導致淨值大幅回撤。
4月7日中午,正在外調研的陳宇通過社交平臺“火線”發文,發表積極觀點,他說:
“市場出現恐慌性賣出。有很多好公司被錯殺。情緒與結構分化的背離,創造極佳低吸機會······智能化浪潮與生物醫藥的爆發,影響遠比關稅戰更大。”
陳宇還在最新發言結尾處表示:“好東西就這麼多,倒車接人的時候再不上車。等車開走了,只能追悔莫及。”
三緘其口
4月7日,上海一家百億股票私募在盤中明確迴應資事堂:近期基金經理不會參與任何與客戶的路演溝通,也不會向客戶發出任何文字材料“解釋”此次波動。
在多番“追問”下,這傢俬募巨頭針對市場的波動依然回覆:不適宜評論。隨後,向資事堂發來今日傳播度較高的其他媒介文章作爲“迴應”。
對於基金經理會否加倉的動作,這傢俬募相關負責人給出瞭如下回復:
“具體組合交易信息不適宜披露。”
實際上,上述機構一直高度重視對中概股資產的佈局,相對擅長離岸資產投資,但這些資產更易受到外盤波動的影響。
或許,這是導致該私募在如今十分微妙的時點,對外噤聲的原因。
基金經理“加倉自己”
一家北京地區的百億私募則釋放了非常樂觀的信息:
“基金經理在今天加倉了自己操盤的產品!”
對於今天市場的大跌,這傢俬募的相關負責人則對資事堂表示:今天的市況在預料之中,不排除一次調整到位。
這家機構一直以高倉位應戰市場,持倉組合的加倉動作取決於新的申購資金的出現。
北京另一家百億私募——星石投資——則表現了更加樂觀的態度。
盤後,這家機構向投資者發出的溝通信顯示:目前A股市場對現有關稅政策的反應基本已經到位,估值快速壓縮,後續快速下跌風險有所收斂。經歷過快速調整,部分寬基指數已經回到2024年9月末水平,股市估值也已經處於合理偏低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0年春節後開盤首日,A股各大指數也出現大幅下跌,盤後星石投資創始人江暉發聲,表示市場調整已經到位。
星石投資在最新溝通信中,進一步表達了投資方向:消費等內需板塊估值被壓縮至更低水平,結合政策驅動逐漸增強來看,我們更加關注內需板塊超跌帶來的機會。
暫停申購一天?
清明假期之時,不乏有中小型私募對週一的波動進行了“預期管理”,但採取的行動多多少少讓人“匪夷所思”。
北京地區一家曾號稱全面使用AI機器人操盤的私募(管理規模5-10億元區間),決定於4月7日(僅此一天)暫停旗下所有產品的申購,但贖回可以按照合同約定正常辦理。
也就是在這一天客戶不能用資金買入,可以辦理贖回。
這家小型私募給出的理由是:鑑於近期全球市場波動加劇,旗下產品進行全球投資時,由於各類股票、期貨及衍生品等資產的託管結算時點存在差異,因此爲了保障現有投資者利益,確保基金運作對所有投資者(含潛在投資者)的公平性。
但這個時候,市場波動之時,投資者不能買入,似乎也關閉了投資者的加倉機會。這樣的安排妥當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