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簡介(三)
陳芬兒(雙聘院士)
四川大學雙聘院士,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58年4月生,江西崇仁人。四川大學獲碩士、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4年至今任瑞士羅氏(現DSM)公司首位華人技術顧問(國際合作),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化學及化工科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藥學會藥物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藥學會藥物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主任委員;上海市藥物合成工藝過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任復旦-帝斯曼(DSM)合成方法與手性技術聯合實驗室主任(國際合作)。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副主編、中國藥學(英文版)雜誌副主編、Anticancer Drugs Discovery、Drug Discoveries & Therapeutics、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藥學學報等10餘個國內外著名雜誌編委等。
長期從事藥物分子設計學、有機化學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爲:基於計算機輔助和藥物作用機制的新藥發現、天然產物的化學全合成研究、有機小分子不對稱催化反應的應用研究、手性藥物與手性技術的研究、藥物合成創新工藝的研究等。取得了大量具有理論意義和重大應用價值的學術成果。研究成果曾獲2005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該項目獲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王琪
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女,1949年7月出生,四川自貢人,中共黨員。畢業於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獲工學學士(1982年1月)、碩士(1984年6月)、博士(1989年6月)學位。1989年12月—1992年3月加拿大Laval大學高分子科學工程中心博士後。
現任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期刊“SusMat(可持續發展材料)”、“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期刊主編,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科技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大學塑料先進製造加工平臺首席科學家等。曾任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98-2009),四川大學985工程“高分子與特種功能材料”科技創新平臺首席科學家(2004-2014),國際聚合物加工學會國際(中國)代表(2011-2019)等。
主要從事塑料加工新裝備新技術新原理的研究和工程化應用,如固相力化學加工,塑料管旋轉擠出加工,聚乙烯醇熱塑加工,高值高效回收利用廢棄塑料橡膠,製備無滷阻燃塑料和泡沫塑料,聚合物基微納米功能複合材料微型加工和3D打印加工等。主持承擔國家863項目、97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儀器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及與國內外企業合作等多項科研項目。研究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中國發明專利金獎,省部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等;獲授權發明專利80餘項,發表學術期刊論文440餘篇。培養博士研究生58名,碩士研究生102名。獲“何樑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中國塑料行業傑出人物”等榮譽稱號。
潘復生(雙聘院士)
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62年生,浙江蘭溪市人,重慶大學教授。現任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重慶研究院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兼任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鎂及鎂合金技術委員會”主席、Elsevier出版社《Journal of Magnesium & Alloys》國際刊物主編、科學出版社《大學科普叢書》編委會主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副理事長。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榮譽教授,俄羅斯礦業科學院院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第九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德國斯圖加特大學、英國瑪麗皇后學院、日本千葉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學習和工作。
主要從事輕金屬結構材料、輕金屬儲能材料、金屬基複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特別是在鎂合金、鋁合金等方面做出了系列重要成果,開發的產品已在汽車、飛機、衛星、信息產業等領域成功應用。曾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4項,部省級科技一等獎10餘項。發表SCI收錄論文600多篇,授權發明專利150多項,制訂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10餘項。獲得“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是何樑何利獎和(美國)杜邦科技創新獎獲得者,多次擔任國際會議的主席。
許唯臨
202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男,1963年10月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常務副校長,教育部重要人才計劃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水利學會理事,四川省水利學會副理事長,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n Geo-Disaster Reduction國際顧問。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水利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Journal of Hydrodynamics執行編委,35th IAHR Congress副主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諮詢專家等。
長期從事高壩水力學理論研究、技術開發和工程應用,是我國高壩水力學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先後主持科研項目50餘項,包括國家973計劃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第二次青藏科考課題和國家重大工程科研項目等。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排名1)、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分別排名1、2)、省部級一等獎8項(4項排名1)和何樑何利科技創新獎。相關授權發明專利47項(20項排名1),7項技術被納入5部設計規範,發表SCI論文86篇,專著4部。成果應用於80餘項工程,包括我國11座200米以上的高壩工程,爲高壩泄洪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