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爾茨在中國參觀後,終於認清現實,德高管:擺脫對華依賴太天真

德國總理在訪華日程的最後一天抵達北京並同中方領導人進行會晤,儘管西方集團對朔爾茨此行的政治期望很高,然而德國人的核心任務仍舊是擴大與中國的經貿合作。朔爾茨告訴中方領導人兩天來他在重慶和上海蔘觀了中德合作的項目,並且還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交流。朔爾茨表示他對中德之間的合作感到滿意,並且強調兩國的經濟關係是非常重要的議題。雙方還就國際重大政治問題展開了討論,與耶倫不同的是,朔爾茨沒有對中方提出強勢要求,整體呈現尊重態度。而這種態度是保障雙方擴大全方位合作的基礎。

我們知道朔爾茨政府整體上是傾向於美國戰略的,包括在俄烏以及中東問題上,他們也曾經積極推進德國經濟“對華脫鉤”。當時德國企業向政府提出兩個非常明確且無法迴避的問題,如果和中國脫鉤,從哪裡找到替代的供應鏈?哪裡又能夠替代中國這種規模的市場?

在現實面前,朔爾茨政府不得不承認,根本找不到替代者,強行脫鉤就等於自殺。何況美國政府也很快表示不謀求脫鉤,朔爾茨隨即推出了所謂的“在關鍵領域擺脫對中國過度依賴”的策略。

儘管政治家們的語言藝術造詣確實很深,但是企業家永遠是務實的,德國企業仍舊堅持他們的問題:有沒有替代者?這一次朔爾茨訪華的態度表明,他們已經明白,德國經濟已經和中國深度綁定。德國西門子公司高管對媒體表示,德國至少需要耗費數十年的時間才能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顯然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也反映出渲染擺脫依賴的人太過天真。

我們知道德國是歐洲工業強國、汽車強國,而新能源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數十年發展前景最爲廣闊的行業。這與德國的國家戰略相符,他們也希望能夠抓住這次難得的機遇,美國和日本也持同樣的態度。德國也曾經試圖獨立發展,但是結果證明他們失敗了。現在看來,德國人並不打算走美國和日本那種想要獨吞成果的道路,他們選擇與中國合作,共享發展成果。朔爾茨在重慶的時候,就對“氫”領域的技術表現出了特別的興趣。據介紹,朔爾茨此次率領的商業代表團非常豪華,並且他們還帶來了高達2萬億元的大訂單。中德之間的合作必然將再次擴大,這是一個非常好局面。

當然,德國作爲西方集團核心成員,朔爾茨此行也是帶有政治任務的。據報道,在朔爾茨的訪問計劃中,他將向中國政府在俄烏衝突、中東亂局、南海問題、臺海局勢以及公平競爭等方面表達西方集團的意見。當然,這些意見很大方面只是傳話而已,中方表示已讀即可,朔爾茨絕對不會像耶倫或布林肯那樣提出毫無把握的無理要求。

中德擴大經貿與科技合作,將有利於中歐合作的增長與發展,同時對於西方貿易保護主義是一次打擊。美國希望歐洲配合自己的戰略,但是在切身利益面前,歐洲國家都有自己的主張和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