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爾茨訪華滿載而歸,法國不滿了?法財長:歐洲應對中國露出獠牙
近日,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部長勒梅爾,在美國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春季會議期間,突然將矛頭對準中國,宣稱歐洲需要“展現威力”、“露出獠牙”,以捍衛其工業和貿易利益,對抗所謂的“中國補貼生產”。
與此同時,勒梅爾強調,他並不想挑起貿易戰,也不打算通過設置貿易壁壘或者其它方式,將中國的產品“拒之門外”,而是想要通過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爲歐洲更清潔的產業提供優勢。
勒梅爾
勒梅爾的言論,其實也算是老調重彈了,要知道,此前歐盟突然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所謂的反補貼調查,實際上就是法國在背後推動的,因此,通過這件事,我們再來看勒梅爾的話,實際上他就是在爲法國乃至歐盟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尋找藉口。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國外長四月初剛剛訪問中國,並再次強調“與中國脫鉤不可取”的背景下,勒梅爾突然發表這麼一番言論,到底有何用意呢?
首先,在中美博弈全面展開的情況下,勒梅爾故意在美國向中國放狠話,其政治意義顯然大於實質意義。
說得通俗點,這顯然有故意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的感覺。比如,法國外長在中國訪問時強調“脫鉤不可取”,這顯然是有點靠攏中國,向美國“示威”的意思。但現在,法國外長又在美國炒作所謂的“補貼論調”,這實際上又有點示好美國的用意。
而這種故意對中美兩邊“示威”的行爲,也是爲了展示法國的重要性。
衆所周知,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歐盟的地位和角色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甚至從某種程度來說,歐盟的外交政策偏向哪一方,那麼,這是有可能影響到中美博弈最終結局的。
而法國作爲歐盟的政治“領頭羊”,他們的決定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歐洲的決定。由此也就不難看出,法國故意對中美兩邊“示威”,強調他們的重要性,其實也是爲了提高自身的價碼,希望中美能夠付出更多利益去拉攏他們,以此實現法國的利益最大化。
其次,在德國總理朔爾茨剛剛訪問中國,表示德國市場歡迎中國汽車,並強調,歐洲市場必須與中國汽車展開開放、公平競爭的背景下,勒梅爾的言論實際上也有針對德國的意思,說白了,也就是跟德國爭奪在歐盟內部的影響力,甚至,想要通過這種方式要求德國向法國讓渡利益。
之所以這麼說,原因也很簡單,如果法國真要是推動歐盟對中國汽車採取相關限制性措施了,那麼中國肯定也不會無動於衷,而德國汽車又在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份額。因此,對於德國而言,他們肯定是希望歐盟市場與中國汽車展開開放、公平的競爭。
而現在,法國又故意拿所謂的“反補貼問題”來針對中國汽車,顯然也有針對德國的意思。從這個角度來說,勒梅爾的言論,實際上也反映了歐盟內部兩大巨頭爭奪影響力的現狀。
最後,從法國自身的野心來說,他們迫切地想讓法國成爲“第三個超級大國”。去年,馬克龍在討論歐洲“戰略自主權”理論的時候,就認爲法國可能會主導落實該理論,從而成爲“第三個超級大國”。
而法國的確也爲實現這個目標做了很多事情,比如,中美正在做的事情,準備要做的事情,法國都會推動歐盟有樣學樣的跟着去做。中國發起“一帶一路”倡議,並取得顯著成果後,美國啓動了“全球基礎設施夥伴關係倡議”,歐盟則東施效顰,也跟着弄出個“全球門戶”基金計劃。
還有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勒梅爾極力爲所謂的“法國製造”四處吆喝,敦促歐洲各國大規模購買法國產品,這實際上都是爲法國的野心服務。而新能源汽車作爲全球能源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中美在該領域正在進行激烈的競爭,法國秉持着想要成爲“第三個超級大國”的野心,自然也想在該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奈何法國野心十足,但實力不夠,因此,法國就企圖通過推動歐盟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的方式,爲自己的野心鋪平道路,從這個角度來說,對於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部長的言論,我們還是需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