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銀十”價格上漲,政策落地有望支撐行業修復

證券時報記者 劉茜

近兩年呈現“需求持續下降、價格低位波動、行業持續虧損”狀況的水泥行業,“金九銀十”成色明顯不足。今年這一情況有所改變。

近日,湖北、湖南等地部分水泥企業發佈調價通知函,漲價幅度從每噸30元至50元不等。這是繼9月底長三角地區水泥熟料價格大幅上漲後,全國多地跟調水泥價格。

市場人士分析,9月地產投資持續下探,基建到位資金不足,加之部分地區受颱風和強降雨等影響較大,整體需求較低,“金九”市場預期落空。不過,隨着地產政策落地發力,水泥在供給端錯峰生產以及行業加強自律措施下,看到了價格上漲、企業盈利得到恢復的曙光。

供給管控

推動價格上漲

今年上半年,水泥需求大幅下滑,供需矛盾異常突出,一些水泥企業爲爭搶市場份額,惡性競爭加劇,水泥價格不斷探底。對於水泥行業面臨的困局,多個省市行業協會曾發出倡議書,呼籲加強行業自律,抵制“內卷式”競爭,期盼行業早日走出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國慶節前,低迷的水泥行業在“銀十”迎來了久違的振奮信號。

據數字水泥網消息,9月27日起,長三角沿江地區熟料價格計劃一次性大幅上漲100元/噸。9月29日,江蘇南京、揚州、泰州、淮安及鹽城地區水泥價格上調50—100元/噸。隨後,安徽合肥、銅陵、池州、馬鞍山、安慶等地區水泥企業公佈高標號水泥價格上調100元/噸。

“沿江水泥熟料價格,可以說是全國水泥價格風向標。”有華東地區水泥企業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2021年高點時華東區域水泥均價在700元/噸左右,今年國慶提價前水泥均價已下跌至370元/噸左右,幾乎接近腰斬,水泥企業盈利水平持續走弱。

記者梳理髮現,今年長三角沿江地區水泥企業曾先後四次漲價,價格上調幅度從每噸30元至50元不等。上述行業人士表示,此前提價落地情況不是很理想,提價後價格難穩住。“此次提價幅度大,而且企業挺價的意願非常堅決”。

記者注意到,爲了確保提價最終落地,相比7月至8月月均停產10天的計劃,江浙地區企業在9月27日至10月31日每條生產線停產12天,減產35%;安徽沿江日均減產不少於4.5萬噸/天(約佔沿江總產能17%)。中信證券在研報中表示,今年旺季,龍頭企業採取了歷史上旺季最強停產力度,積極助推漲價。

卓創資訊分析師王琦認爲,2024年6月開始,水泥價格開始同比止跌回升,同比漲幅逐漸擴大。進入10月份,全國水泥均價338.8元/噸,同比漲幅達9.68%。水泥價格上漲主要基於供應端控制手段,今年水泥企業通過常態化錯峰策略控制水泥熟料產量。全年產能利用率最低的省份,熟料線運轉天數比例僅有1/3。依靠這種嚴格的控制手段,實現了拉動水泥價格的回升。

沿江水泥企業超預期的漲價幅度,後續或有望推動全國新一輪復價。記者注意到,10月以來,湖北、湖南、廣東等多地上調水泥價格。

10月11日起,粵西及珠三角地區一些主要廠家再次通知上調散裝水泥價格20—30元/噸。記者在湖北宜昌市一家水泥企業最近發佈的調價函中看到,爲順應市場行情變化,保證企業正常運轉,自2024年10月20日起,對各品種包散裝水泥價格上調50元/噸。湖南常德一家水泥企業在調價函中解釋稱,由於原材料價格連續上漲,水泥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自2024年10月18日起上調各品種水泥價格30元/噸。

政策加持

需求端變化可期

今年上半年,隨着市場需求持續下行,水泥行業供需矛盾持續加劇。一季度水泥行業供需關係持續惡化,價格跌至谷底,儘管二季度各地積極減產漲價,盈利環比修復,但上半年行業仍虧損運行。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至8月,我國水泥產量爲11.59億噸,同比下降10.70%,主要由於受到下游地產行業的影響,需求呈現疲軟態勢。根據卓創資訊,2024年1至9月,熟料線運轉率平均爲47%,同比下降11%;粉磨開工率平均爲40%,同比下降6%。

“供應端繼續壓縮的空間已經很小,因此2025年水泥價格的關鍵因素將轉移到需求端的改變上。”王琦認爲,2025年水泥需求存在一定好轉預期,主要基於兩方面因素,房地產市場有可能在政策驅動下“止跌回穩”,以及流動性的釋放,進而帶動存量土地開發速度加快,以及新增房地產投資的增長。

據Wind數據,10月12日至10月18日,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273.7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62%,環比大幅提升93.74%。

10月17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示,在系列政策作用下,經過3年調整的房地產市場已開始築底。住建部將通過貨幣化安置,再增加100萬套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截至10月16日,“白名單”房地產項目已審批通過貸款達到2.23萬億元,預計到年底前將“白名單”項目的信貸規模增加到4萬億元。

隨着一系列地產組合拳的落地,市場上對於需求端能得到支撐持相對樂觀的觀點。天風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隨着政策的持續發力,地產鏈條上相關建材基本面有望逐步完成築底。在財政刺激預期升溫背景下,四季度基建投資有望持續提速,對需求端形成進一步支撐。

多家上市公司也對政策的提振作用進行了迴應。塔牌集團最近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近期中央持續穩地產,支持地方政府化債,預計對基建和房地產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公司將抓住銷售旺季的機遇,密切關注需求復甦情況和市場競爭態勢,靈活調整銷售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

“房地產市場調控的目標仍然是回穩,因此對於房價以及房地產投資的大幅提升不應當抱以太大預期,相應水泥市場需求也將趨向於小幅回升的預期。”王琦分析,預計水泥需求較2023年可能會有2%—3%的增幅,而相應對水泥價格的提振或許更爲明顯,全年均價或有10%左右漲幅,達到350至360元/噸。

出海降碳雙輪驅動

需求下降、價格走低,直接導致水泥行業整體經營狀況不佳。從部分水泥上市公司已經公佈的三季報來看,虧損或利潤下滑情況仍在持續。

全國最大的水泥企業海螺水泥,其產品銷量在2020年達歷史峰值後就一直下降。今年第三季度營收爲225.85億元,同比下降32.89%;淨利潤爲18.73億元,同比下降15.13%。前三季度營收爲681.5億元,同比下降31.27%;淨利潤爲51.98億元,同比下降40.05%。

其他水泥企業的三季報也不容樂觀,山水水泥前三季度收入降22.4%,併產生了1.18億元歸屬股東淨虧損;天山股份在前三季則止盈轉虧,歸母淨利潤虧損額超37億元。

在此背景下,頭部企業積極“出海”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與此同時,面對即將被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多家公司制定了清晰的綠色低碳目標,圍繞“碳減排”加碼佈局。

中國北方最大的水泥產業集團冀東水泥,今年首次涉足海外市場。4月27日,冀東水泥就收購中非冀東建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股權事項發佈公告,目前該公司已成爲冀東水泥的全資子公司。

中非建材所屬曼巴水泥及南非大陸水泥分別爲水泥生產製造公司、石灰石供應公司。有行業內人士分析,南非水泥人均年消費量約爲210公斤/人,低於全球平均580公斤/人的水平。南非水泥年銷售量約1300萬噸至1400萬噸,且呈平穩上升趨勢,但南非現有帶窯水泥企業的水泥年產能爲1120萬噸。“這對於進入深度調整期的水泥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有誘惑力的市場。”該業內人士表示。

從已經佈局海外業務的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來看,因海外市場的供需關係顯著好於國內,所以毛利率更高。最早佈局海外水泥市場的華新水泥,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29%,得益於海外水泥併購產能增量持續釋放,對衝國內水泥銷量下行的壓力。

財報數據顯示,上半年華新水泥實現海外營收36.97億元(其中海外水泥業務營收佔96.78%),同比增長55.46%,實現淨利潤5.03億元(佔公司全部淨利潤49.19%),海外產品淨利率達13.60%。海外水泥銷量759.76萬噸,同比增長47.0%;營收35.78億元,同比增長55.41%。

上海證券測算,上半年華新水泥海外水泥售價約470.94元/噸,高於國內水泥244.46元/噸的平均售價。莫桑比克、馬拉維等項目建成投產後,預計公司海外水泥熟料產能將達到1845萬噸/年,水泥粉磨能力將達到2520萬噸/年。

採訪中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行業發展步入瓶頸期時,出海這種模式有助於企業打造新的業績增長點,國際化佈局正逢其時。而水泥行業轉型發展的另一機遇即是實現“雙碳”目標。

9月,生態環境部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計劃分兩個階段將水泥行業納入碳市場。

湖北水泥行業相關人士認爲,全國碳市場首次擴圍,對水泥企業在生產運營、數據管控、交易成本、節能減碳投資等方面都將帶來重大影響。隨着碳配額從基本滿足到從緊降低,將有效促進減產,進而影響競爭力和供需格局。大型生產企業有更強的財務實力和執行能力來管理成本和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投資的增長,小型生產企業可能最終被迫退出市場,從而引發另一輪行業整合,提高行業集中度。

記者注意到,華新水泥在4月底完成了全國碳市場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碳資產回購交易,交易規模達1億元,融資資金將投向降碳技術改造和生產系統升級。碳減排目標方面,海螺水泥計劃2025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熟料工序)強度較2020年降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