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用化石燃料 環團批政府幫兇

人爲過量碳排導致全球暖化,在溫室效應的長期趨勢下,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繁,雖然我政府致力推動綠色能源轉型及相關減碳措施,但環團表示,臺灣在減緩氣候異常措施上依舊消極,8成以上還是使用石油煤炭化石燃料,一方面碳排居高不下,同時也加劇中南部空污,甚至成了推動溫室效應的「幫兇」。

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日前公佈最新「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2021),臺灣在61個國家中排名第57名,僅較去年第59名進步2名,幾乎是溫室氣體減排的吊車尾。

根據環保署溫室氣體減緩與氣候變遷調適總方針,環保署與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研訂我國第一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設定我國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基準年2005年減量2%、第二期2025減10%、第三期2030年減20%等願景,以逐步達成2050年溫室氣體減50%的長期減量目標。

地球公民基金會表示,2020年除了新冠疫情影響外,臺灣也正面臨56年來最嚴峻乾旱,但在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作爲上卻「十分消極」,以能源爲例,國內化石燃料仍是大宗,既無助減排又犧牲國人健康。

再論屋頂型光電,屋頂型光電在去年已提前達到原訂2025年設置3GW的目標,地面型光電反而因爲爭議太多,完成度不到1GW,經濟部能源局調整後2025年目標改爲屋頂型6GW、地面型14GW,但發現各部會及相關單位都還未全力衝刺屋頂光電,各部會須深刻檢討。

世界各國陸續宣示以2050年碳中和作爲目標,臺灣的目標卻只是達到基準年50%,政府該加油了。

天氣風險公司環資部總監賈新興說,人類難以和自然對抗,「調適」包含生活消費、能源、耕作方式的改變,不能再用過去的方式思考和因應,否則「恐怕再也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