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提升長城修繕工程科學性

近日,在北京市懷柔區西柵子村,箭扣長城五期保護修繕項目舉行開工儀式,整個保護修繕工程計劃於2026年11月底完工。

開工儀式上,北京建築大學建築遺產研究院教授、國家文化公園專家諮詢委員會長城組委員湯羽揚指出,在箭扣長城的修繕工作中能看到許多高科技手段的應用,但在修繕時,也要遵循北京市懷柔區文物管理所長城修繕技術專家程永茂先生的“五隨法”,即“隨層”“隨坡”“隨彎”“隨舊”“隨殘”,堅持最小干預。長城保護,科學技術和傳統工藝,哪樣都不能少。

7月1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工程師、箭扣長城五期項目數字化技術負責人尚勁宇介紹,此次,箭扣長城東段(117號敵臺—122號敵臺及117號—122號敵臺間邊牆)修繕項目(以下簡稱“箭扣長城五期項目”)將繼續開展全程數字化記錄工作,賦能修繕工程考古、勘察、設計和施工各階段。數字化成果將部署在雲端,共享給項目各參與方,方便掌握箭扣長城五期項目的最新現狀,提升修繕工程科學性。

在箭扣長城五期項目中,古老的長城將迎來它新的“夥伴”,比如無人機、激光掃描儀。尚勁宇多次提到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在空中對周邊地形和修繕工程段做全景記錄,或是貼近牆體做近景攝影測量。無人機的加入,能讓施工團隊直觀看到長城的變化。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團隊還創造性給出“源場景”數字化方案,配合和支持修繕工程的整體理念——“邊考古邊研究邊修繕”“慢慢修”。

科技日報記者瞭解到,單項數字化成果,如模型、全景和正射影像等,數據都比較大,使用不便。“源場景”可以對單項數字化成果進行分級處理,可以在不損失數據精度的同時,線上快速加載顯示,讓數字化成果真正成爲能夠使用的數字資產。

基於模型、全景和正射影像等不同類型的數字資產,“源場景”還可根據空間關係組成數字場景,將同一場景下的數字資產有機地整合在一起,讓保護修繕工程項目成員能夠更加直觀、便捷地使用數字化成果。

“源場景”系統還支持保護修繕工程項目成員在線基於數字場景進行信息標註,有效整合保護修繕工程相關信息,加強多方協同。

尚勁宇說,箭扣長城五期項目中,考古發掘後會得到更多信息,勘察設計方案可能需要隨之調整。這一過程中,基於“源場景”系統提供的源對象庫和繪圖工具可進行線上數字圖紙繪製,“二維”圖紙可以搖身變爲“三維”圖像。

此前,在2018年箭扣南段長城保護修繕項目(箭扣長城二期項目)中,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團隊承擔了152號敵臺數字化記錄工作,這也是業內首次在長城保護修繕工程中探索開展數字化全過程記錄。尚勁宇透露,通過對152號敵臺干預前、清理後和施工中的記錄,他們發現,152號敵臺東南側傾斜垛牆在拆砌後沒有恢復到干預前的原狀,修繕團隊對此進行了及時調整。

箭扣長城五期項目將進一步總結箭扣長城二期項目和此前研究性修繕工作的經驗,延續和發展數字化成果支持、配合保護修繕工程全階段的做法。尚勁宇表示,接下來工作的重點,是在保證數字化工作本身的高精度、高效率的同時,推動數字化成果更進一步和保護修繕工程需求緊密結合。“我們希望,此次全過程的數字化記錄,能對全國業內長城保護修繕起到示範作用,推動文物保護工程模式創新。”尚勁宇說。

那麼,如何講好長城保護修繕的故事?

箭扣長城五期項目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騰訊基金會”)共同參與的長城本體保護項目之一。騰訊基金會文化遺產項目總監馬堯告訴記者,早在年初,騰訊基金會就聯合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與北京市文物局,打造“保護長城,加我一個”主題下的數字文保公益活動。傳播團隊也將圍繞長城進行系統記錄,下半年會通過多種方式爲公衆介紹長城考古、長城修繕。“我們希望,用技術助力長城修繕的同時,也用技術助力講好長城故事,推動公衆參與。”馬堯說。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如因無法聯繫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本網站聯繫,我們將採取適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