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精選》身體怎麼知道要呼吸?原來氧氣並不是調節呼吸的關鍵?

關於呼吸, 還有一個觀念很有意思。英文說air hunger,直接翻譯過來是「空氣飢渴」,意思是覺得氣不夠了,要趕緊吸氣。這種air hunger 反映的,就是由身體主導的呼吸衝動。(圖/ shutterstock)

談到閉氣,很多人自然會擔心失去呼吸,害怕累積二氧化碳會傷害身體、甚至失去生命。這樣的恐懼是難免,但其實是多餘。

前面提過,呼吸有個人意識自主的成分,也含着意識不自主、由身體自己運作的部份。我們醒着,在一定的範圍內可以控制自己的呼吸。但我們睡着或甚至被麻醉時,身體還會自己維繫呼吸的運作。

它是怎麼辦到的?

從蓋統的《醫用生理學》,我很早就得到這個印象——二氧化碳是重要的生理分子。它完全不是廢氣,而是有很重要的生理調節作用。

我過去常跟學生說,生命一點一滴都不會浪費,就連一個反應殘餘的產物都有它傳遞訊息的作用。二氧化碳就是一個實例,它不單單是身體取得能量過程的廢物,在體內還有類似內分泌的作用,像是幫助血紅素釋放氧氣、還有血管擴張放鬆的效果。

氧氣當然是重要的分子,但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多少有點被過度強調。大多數時候,血液裡的氧氣已佔滿95% 以上的血紅素結合位,甚至有時佔據了99%。除非高山症或嚴重的呼吸問題,一般人並不需要去特別補充氧氣。即使量測到血氧偏低,也不見得代表身體正在缺氧。別忘了,當血紅素將氧丟給組織使用時,血氧也會降低。

二氧化碳溶於水,可以轉化成碳酸氫鹽緩衝系統,一起穩定身體生理運作環境的酸鹼值。身體本身有二氧化碳受體,也就說明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而需要監控它的濃度來保護身體。

關於呼吸, 還有一個觀念很有意思。英文說air hunger,直接翻譯過來是「空氣飢渴」,意思是覺得氣不夠了,要趕緊吸氣。這種air hunger 反映的,就是由身體主導的呼吸衝動。

一般人雖然怕吸不到氣,但小時候應該都玩過比誰憋氣久的遊戲,也許用力捏住對方的鼻子,或把頭埋到水裡,憋到面紅耳赤再也憋不住爲止。誰先受不了,誰就輸了。

隨着憋氣時間愈長,那種「受不了」、「要趕快呼吸」的衝動會愈來愈強烈。air hunger 表達的就是這種缺乏空氣的體會。

一般人會以爲這種衝動反映的是身體缺氧,但其實不是如此。如果你試着閉氣,同時測血氧和二氧化碳,你會發現血氧沒有降低,但二氧化碳慢慢高起來。那股受不了的衝動、對空氣的渴望,其實反映的是二氧化碳已經升高。比起氧氣,二氧化碳更是調節呼吸的關鍵因子。我們並不是因爲缺氧而想呼吸,是因爲二氧化碳高起來而想呼吸。

在氧氣稀薄的高海拔區域登山,呼吸也會變快、加大,甚至喘不過氣。一般人可能也以爲這是身體偵測到氧氣不夠,但其實是偵測到二氧化碳過多。

有些人稍微活動就會喘,除了肺部功能不夠,也有一部份是身體對二氧化碳比較敏感。運動會讓代謝加速而更快累積二氧化碳,如果對二氧化碳的耐受度很低,一運動就容易喘而覺得不舒服,這麼下來,自然會排斥運動。

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對身體是一個攸關生存的訊號,不只啓動呼吸的反射動作,還會引發強烈的恐懼。但我們可以透過漸進的練習,讓身體適應比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克服恐懼,讓身心穩定下來。

【內容簡介】

#透過呼吸,把整體的協調找回來

各式各樣的慢性疾病與併發症,不光是呼吸或疾病本身的問題,而更是身體各部位失去協調、諧振或同步(coherence)。幸好,透過呼吸,我們有機會從代謝、心肺功能、免疫和壓力管理的層面,把整體的協調找回來。

#橫膈膜是第二個心臟,強化血液和淋巴循環

橫膈膜是帶動呼吸的主要肌肉。「橫膈膜腹式呼吸」也就是充分使用肺部下方的橫膈膜來帶動呼吸,讓呼吸肌肉的動可以延伸到腹部,帶來的胸壓變化,也有助於推動血液進出心臟和身體。

#腰痠背痛跟呼吸密切相關

一個人長期採用淺的上胸式呼吸,就好像戴着一層盔甲,隨時限制上半身肌肉的動作。時間久了,肩頸肌肉過度緊繃,而腹部核心肌肉缺乏支撐力量,也就免不了這裡酸那裡痛。

#呼吸是身體運作的國王

呼吸療愈的機制,離不開自律神經系統的平衡。

懂得透過呼吸的調整來移動自律神經的平衡,可以幫助身體減輕發炎反應,而有機會緩解COVID-19後遺症的影響。

#鯨豚式呼吸延長呼氣,可以減輕壓力感、放鬆身體

吸氣會很快活化交感神經,讓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氣,則會活化副交感神經,讓心跳減慢、血壓下降。把呼氣拉長,可以幫助減輕面對威脅時的壓力反應。

容易感到緊繃的人,只要延長呼氣,就可以減輕壓力感並使身體放鬆。

#用朗誦發聲練習,改善肺部功能

OM的朗誦,可以帶動頭臉鼻腔共鳴的振動,刺激鼻竇釋放更多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有殺菌和抗病毒的效果,也帶來更多的放鬆。

時間長了,這種隨呼吸和發聲帶來的阻力,還可以強化呼吸肌肉的作用,讓更多肺泡打開,而提高肺部氣體交換的效果,改善肺部的功能。

#放慢呼吸,爲身體帶來諧振

如果一個整體裡所有系統都以各自最好的狀態運作,而且彼此間是和諧而貫通的,就會出現這種一致性的狀態,也就是「諧振」。1分鐘4~7次的慢呼吸,是帶動這種諧振的鑰匙。

#正確的深呼吸,是最輕鬆而不費力的呼吸

「深呼吸,放輕鬆」並不是透過嘴巴用力吸一口氣、把肩膀和胸部聳起來進行。剛好相反,真正的深呼吸是溫和而不費力的。光是放慢呼吸的步調,輕輕慢慢吸氣,緩緩柔和吐氣,就已經在爲好呼吸清除障礙,讓身體肌肉恢復自己的記憶,各部位協調起來,進入自然、緩慢、深沉、有節奏和平衡的呼吸。

#隨時回到呼吸,療愈創傷

身體的療愈,離不開心理的釋放。心理的療愈,也離不開身體的作用。

隨時回到呼吸。把過去隨時反彈、到處發散的注意力收回來,讓身心的能量匯聚到一個放鬆而療愈的狀態。

一個人能夠修復、能夠充電、能夠休息,不知不覺,身心活起來,也能笑得出來了。

#透過呼吸,脫胎換骨

呼吸的方法,表面上是一個生理性的法門或練習。但是不知不覺,你發現透過呼吸卻可以把意識投入在身體、降落在身體、或說沉澱在身體。

很簡單地,用呼吸的方法,對個人已經帶來一種革命、一種脫胎換骨的改變。

【作者簡介】

楊定一博士

全部生命系列作者

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曾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諮詢委員、洛克菲勒大學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主任

文字作品:《真原醫》、《靜坐》、《全部的你》、《神聖的你》、《不合理的快樂》、《我是誰》、《集體的失憶》、《落在地球》、《定》、《結構調整》、《奇蹟》、《十字路口》、《插對頭》、《時間的陷阱》、《短路》、《好睡》、《頭腦的東西》、《無事生非》、《清醒地睡》、《我:弄錯身分的個案》、《豐盛》、《最簡單、居家隨時做的結構調整運動》、《唯識:新的意識科學》、《必要的創傷》、《轉捩點》、《療愈的飲食與斷食》

音聲作品:《等着你》、《重生:蛻變於呼吸間》、《你‧在嗎?》、《光之瑜伽》、《真實瑜伽》、《呼吸瑜伽》、《四大的瑜伽》、《最終的真相》、《瀑布跟水滴的靜坐》、《岩漿的靜坐》、《森林的靜坐》

App線上課程:《唯識的每日靜心》、《沒有路的路》、《螺旋舞》、《結構調整》、《蛻變‧重生》與《這裡‧現在》一日共修營實錄、《真原醫運動新觀念》、《感恩身體的功課》、《不費力的自我結構調整》、《真原醫靜坐》、《從心開始》

《呼吸,爲了療愈》/ 康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