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率波動不改投資熱情,銀行理財規模已超29萬億元
“最近部分理財產品出現一定回撤,主要是債市調整導致,可以多關注現金管理類產品。”五一假期結束不久,深圳投資者秦卿(化名)收到了來自銀行客戶經理的消息。她從銀行App的收益板塊看到,“五一”節日前,確有多款理財產品淨值小幅回撤。不過回撤幅度並不高。節後兩週,收益率已開始迴歸正常區間。
“今年我放在理財裡的錢,收益還比較‘穩’,比中短期限存款要更有優勢。”秦卿告訴記者,她最近打算重新梳理下資產配置,考慮等手裡的部分存款到期後,增倉低風險理財產品。
有秦卿這類想法的人並不少見。雖然近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波動加大,但受存款利率下調影響,仍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選擇將存款調倉至理財市場,理財產品規模持續擴容。
業內分析人士認爲,未來理財規模仍有進一步擴張空間。不過考慮債券收益率已回落至低位,資本利得獲取的難度在加大,未來理財回報或將回落,理財和銀行存款規模會達到新的均衡狀態。
理財收益率波動
近一個月來,債券市場上演“過山車”行情。4月初,由於政府債供給量減少疊加資金面的平穩狀態,債牛行情持續發展。轉折點發生在4月23日。隨着央行表態“長期國債收益率總體將運行在合理區間內”,債市避險情緒迅速發酵,主要品種收益率上行明顯。30年國債收益率一週內上行超過10個BP。
受此影響,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呈現波動態勢。招商證券銀行團隊研報數據顯示,4月下半月定開純固收、定開“固收+”及持有期固收類理財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分別爲3.0%、2.6%、2.0%,較上半月明顯回落。
5月13日~5月18日這周,債市整體走出牛陡行情,不過理財產品淨值增幅卻較前一週有所收窄。根據華西證券研報測算,純債類代表產品方面,當週中長債代表產品區間收益率爲0.05%,周環比下降0.02pct;短債代表產品淨值區間增速爲0.05%,周環比下降0.03pct;偏債混合類產品近7日區間收益率爲0.08%,周環比下降0.02pct。
記者注意到,與之前相比,本輪債市調整對理財淨值的影響幅度、影響時間都相對有限,並未出現明顯的負反饋效應。多位受訪業內人士認爲,這主要是與銀行理財當前的產品結構、資產配置情況有關。
今年,現金管理類和固收類產品是理財產品規模增長的主要動力。中金固定收益研究數據顯示,今年規模增長最快的是最小持有期型和非現金管理類日開型產品,規模增長分別在1.41萬億元和0.56萬億元左右。
“4月底債市波動最大的是期限較長的債券品種。上述銀行理財配置長端比例不大,主要持倉中短端債券資產,因此淨值回撤併不多。”一名股份行理財子人士認爲,加上在2022年贖回潮後,銀行內部對於債市波動均設有預防性操作,可以藉助信託平滑、收盤價估值等方法平滑收益曲線。
其次是資產配置調整,銀行理財普遍藉助保險資管嵌套存款,由於相關存款在銀行負債中作爲一般存款列支,整體可以體現較高報價優勢,高收益存款不受市場波動影響。
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數據,2023年末理財產品的現金及銀行存款配置規模約7.76萬億元,佔比錄得26.7%,較2022年末增加9.2個百分點。另據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分析師王海波估算,2024年一季度理財公司在資產配置上資管產品和貨幣類資產佔比上升。資管產品佔比環比上升3個百分點至29%,貨幣市場類佔比環比上升1個百分點至35%。
“我們觀察行業整體沒有出現產品的負反饋效應。”國信證券非銀金融行業負責人孔祥認爲,原因之一是提前預防性贖回。經歷2022年後,理財普遍加大基金專戶配置,藉助基金產品流動性優勢替代直投信用債等低流動性資產,這種情況下考慮到負債端壓力時,可以先贖回部分專戶產品。
規模持續擴容
雖然近期債市波動頻繁,但理財產品規模仍在持續擴大。根據普益標準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4月30日,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爲28.42萬億元,環比增加2.34萬億元。另據華西證券研報,5月以來理財延續前一月的擴容態勢,5月5日~5月12日理財規模環比增1757億元至29.42萬億元,不斷創年內新高。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24年前4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7.32萬億元,相較於一季度的11.24萬億元減少3.92萬億元,相當於4月單月存款減少近4萬億元。
理財、存款比價效應正在逐步凸顯,“存款出表”開始引發機構關注。“近期金融機構負債端發生明顯的變化,存款持續向理財、貨基以及債基轉移。”國盛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楊業偉認爲,上述現象背後是受叫停手工補息以及此前一系列引導存款利率下行政策的影響,存款收益與貨基、債基以及理財等收益差加大。
“居民投資端可選擇資產減少。存款利率下調的背景下,理財的性價比凸顯。”王海波也持類似觀點。此外,他認爲,2024年以來債券收益率快速下行,使得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回報較好,賺錢效應下吸引較多的資金流入理財。
理財擴容趨勢是否持續?王海波認爲,取消“手工補息”後企業存款將向理財轉移,有望進一步推動理財規模增長。不過中長期來看,過去推動理財回報穩定且維持相對高位的一些因素可能逐步減弱,未來理財的回報或繼續回落,理財規模增速可能放緩。
進一步看,王海波認爲,債券收益率已經回落至低位,資本利得獲取的難度在加大,同時通過保險資管投資銀行存款也受到一定限制。另外如果非銀存款利率之後能夠進一步較大幅度調整,預計會倒逼理財去下調報價利率,最後再重新推動居民和企業重新回存普通存款。
楊業偉則預計後續銀行理財擴張仍有空間。他認爲,結構上,現金類和短債類產品仍爲產品重心,尤其是當前短端資產收益安全邊際較高,是對現金管理類產品的較好替代。
“這將造成銀行和非銀資金地位的轉變,影響流動性分層和資金價格。”楊業偉認爲,此前銀行往往是資金融出方,而非銀是資金融入方,銀行在資金市場佔有主導地位,存款性金融機構融資成本DR往往低於有非銀參與的融資成本R,產生流動性分層。但如果後續非銀資金更爲充裕,或將導致R與DR利差的收窄甚至倒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