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明年投票權!這位美聯儲鴿派元老下月退休 繼任者是……
財聯社12月2日訊(編輯 瀟湘)隨着2023年的腳步臨近,美聯儲明年的政策路徑走向會如何:利率峰值究竟會落在哪、此後又是否會降息,無疑牽動着許多投資者的目光。而在這背後,美聯儲高層的人事變動,顯然也可能對屆時聯儲的決策產生重要影響,例如誰將在明年接替即將退休的美聯儲鴿派元老——芝加哥聯儲埃文斯(Charles Evans)!
週四(12月1日),這一關鍵的人事更迭終於有了眉目:芝加哥聯儲宣佈任命曾擔任前總統奧巴馬最高經濟顧問的經濟學家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出任新行長,現任行長埃文斯將於明年1月退休。
芝加哥聯儲週四在一份電郵聲明中表示,現年53歲的古爾斯比將於1月9日履任,他目前是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
對於許多熟悉美聯儲官員構成的投資者而言,對埃文斯無疑再爲熟悉不過,在任內的大部分時間裡,他一直是美聯儲內部最爲鴿派的決策者之一。而執掌芝加哥聯儲長達15年之久、歷經小布什、奧巴馬、特朗普和拜登四任美國總統的經歷,也令其成爲了美聯儲內部目前最爲資深的官員之一。
事實上,隨着美聯儲官員的政策傾向在今年集體轉鷹——即便是以往的鴿王卡什卡利如今也鷹味十足。眼下在美聯儲內部能夠被徹底貼上鴿派標籤的,也就只有埃文斯、副主席佈雷納德和舊金山聯儲主席戴利等寥寥數人而已。
而令這一人事任命顯得更爲關鍵的是,芝加哥聯儲在美聯儲12個地區聯儲中的地位是較爲靠前的。芝加哥聯儲下轄的第七聯邦儲備區,由愛荷華州以及伊利諾伊州、印第安納州、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的大部分地區組成,經濟體量較爲龐大,人口結構也頗爲多元化。
儘管比不上紐約聯儲主席年年都擁有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投票權,但芝加哥聯儲主席每隔一年就能獲得投票權,而部分其他聯儲主席的投票權則三年才輪一次。
在2023年,接替埃文斯的古爾斯比,就將與其他三位地區聯儲主席——卡什卡利、哈克和洛根,一同獲得FOMC的投票權。
古爾斯比顯然也明白這一職位的重要性。他在獲得這一任命後表示,“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一直是美聯儲體系皇冠上的明珠之一,它所代表的地區是美國經濟的支柱,能擔任這個職務爲公衆服務,我感到既謙卑又興奮。對經濟來說,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前所未有的時期。儲備銀行在幫助華盛頓特區度過難關並向前發展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古爾斯比究竟是鷹是鴿?
對於投資者而言,眼下最爲關心的無疑是這位接替埃文斯的新任地區聯儲主席,究竟還會不會像其前任那麼鴿派?他對當前美聯儲加息政策和經濟通脹的處境,又究竟看法如何?
根據芝加哥聯儲的介紹,古爾斯比是一位領先的實證經濟學家,其研究涵蓋了廣泛的行業,包括技術、製造、航空、汽車、零售、商業投資和服務等。
從此前的履歷看,古爾斯比在通脹領域的專研顯然頗深。長期以來,他一直倡導在經濟學中使用新數據源,並幫助創建了領先的私營部門在線通脹指數,以記錄其與消費者價格指數等標準指標的表現有何不同。在美聯儲仍在努力遏制40年一遇的高通脹之際,其相關研究無疑能對美聯儲的決策起到幫助。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2021年夏天,古爾斯比曾和不少美聯儲官員作出了同樣錯誤的預測,當時他們認爲不斷增加的通脹壓力主要是由供應鏈瓶頸造成的,很大程度上將自行減弱。
美聯儲去年在大多數時間裡基本上都一直堅持這一觀點,直到年底時官員們在看到通脹惡化後纔開始匆忙退出刺激政策,今年更是以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最快的速度加息,試圖通過抑制需求來減緩通脹。
今年早些時候,古爾斯比曾表示,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普遍存在的高通脹證明,美國的財政刺激措施並不是導致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但他也指出,從事後看來,拜登政府的金融救助計劃可能規模太大了。
近幾個月來,古爾斯比和其他經濟學家一起警告稱,美聯儲的激進加息行動可能引發經濟低迷,尤其是在供應限制是通脹壓力背後的一個重要因素的情況下。
他在10月的一次採訪中稱,如果高通脹是由過多的需求驅動的,那麼大幅加息是適當的,“但如果你意識到:嘿,等一下,美聯儲並不能幫助開採石油,美聯儲並不能幫助擺脫長新冠,讓那些人重返工作崗位,它所能做的就是產生滯脹——答案就不是這樣了。美聯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息,所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相當大。”
上週,古爾斯比則表示,現在判斷通脹是否已經見頂以及美聯儲可能會把利率提高到什麼程度還爲時過早。他指出,“我希望我們已經見頂,但我認爲下降的速度可能不會像所有人希望的那樣快。最終利率峰值是多少,美聯儲會在什麼時候停止加息,完全取決於通脹的走勢。”
顯然,從古爾斯比過往的表態看,他可能算不上是一位非常鷹派的人物,這將基本符合芝加哥聯儲以往在人們印象中的標籤。當然,通脹因素在古爾斯比政策制定考量中佔到的重要性料將較高,尤其是除常規CPI數據以外的一些美國通脹數據的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古爾斯比私下裡在推特上還頗爲活躍,經常喜歡在社交平臺分享一切,從發自內心的個人評論到務實的經濟觀察。這可能也會爲未來人們關注其立場時提供一個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