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孩子視力焦慮,防控神器套路深

*本文爲《半月談內部版》2024年第6期內容

遠視儲備如同孩子的“視力存款 ”,消耗快會容易近視,不少家長因此產生護眼焦慮。 由於護眼心切,一些希望孩子恢復度數、摘掉眼鏡的家長,輕信市場上視力矯正機構的特殊治療。 什麼是遠視儲備? 哪些原因導致孩子儲備不足? 防止孩子過早近視該怎麼辦? 市面上一些視力養護機構主打的“護眼套餐”真有效嗎? 半月談記者進行了調查走訪。

用眼負擔重加快遠視儲備消耗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科教授王寧利介紹,有研究對比了英國、美國、中國的兒童近視患病率,6歲時近視患病率差異不大,但12歲時,中國兒童近視患病率明顯高於英美兒童。由此可見,6歲至12歲兒童的遠視儲備過早消耗,導致了近視患病率的快速增加。

甘肅愛爾眼視光醫院2023年在蘭州市普查時發現,121個幼兒園裡有兩成兒童存在遠視儲備不足,3.4萬小學生羣體中近視率接近四成。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眼保健科副主任醫師張瑜說,從就診情況來看,小學三年級以前的兒童羣體,四分之一出現近視問題,這種現象在10年前很少見。

一般情況下,新生兒出生後眼球爲遠視狀態,遠視儲備相當於人的“視力存款”,每個人從出生都有一定的儲備,儘量延長孩子寶貴的遠視儲備使用期,孩子未來近視的風險就會降低。當遠視儲備消失殆盡,如果孩子還在發育期,會逐漸往近視的方向發展。

專家表示,防控6歲至12歲遠視儲備不足兒童的新發近視,是近視防控的關鍵之一。“加強遠視儲備保護,對進一步做好學齡前兒童近視防控尤爲重要。”王寧利說。

雖然各部門都在積極行動,但兒童看電子屏幕時間增加、戶外活動不足等社會影響因素仍廣泛存在,新發近視壓力仍然值得關注。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兒童、青少年同各類電子產品的結合越來越緊密。手機成了不少家長的哄娃工具,學齡前兒童過早成爲“低頭族”。

此外,一些學校爲了方便管理,運用智能化教學設備,過多引入各類教學軟件和系統,推行手機App做作業、線上答題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孩子們與電子屏幕的接觸時間。

“孩子在家裡本身就依賴電視、手機,到了學校,觸屏教學一體機替換了粉筆和黑板,教學工具電子化讓我對孩子的視力非常擔憂。”陝西咸陽家長呂鬆偉說。

在一家配鏡中心拍攝的框架眼鏡鏡框 馬莎 攝

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兒童視覺學組委員田蔓男說,近距離看手機、平板電腦等視頻終端,不僅影響視力,還會對眼表組織有一定損害,容易引起乾眼疾病,近些年這類門診患者逐漸增多。

不少孩子近距離精細化用眼負擔較重,加上戶外活動不足,容易過快消耗遠視儲備。半月談記者走訪發現,家長樂於給孩子報名參加樂器、繪畫、樂高、編程、圍棋等興趣班,這些教學都需要近距離精細化用眼。今年5歲的樑牧凡,每週需要上5門興趣班,其中鋼琴、樂高、圍棋課程每次都在1小時以上,而且老師都安排了課外作業,有的需要藉助平板電腦完成。視力檢查結果顯示,孩子已經出現遠視儲備不足。

“這類興趣教學本身就比較費眼,很多培訓機構還開發了網課和電子作業,增加孩子的用眼負擔,還擠佔了戶外活動時間,這也是導致青少年近視的重要因素。”田蔓男說。

防控神器五花八門,究竟哪個靠譜?

在甘肅蘭州,半月談記者打開手機地圖搜索“視力”,附近出現各類視力防控館、健康護眼店、視覺訓練基地、摘鏡中心,半月談記者進行了隨機暗訪。一些商家宣稱,使用他們營銷的套餐或產品,可以提升孩子的裸眼視力,有望摘掉眼鏡。

在一家視力訓練機構,店家牆面上廣告效果圖顯示,一些消費者接受苗方調理和智能訓練後,成功“摘掉”了眼鏡。店家稱,苗方按摩調理搭配哺光儀治療,可以提升裸眼視力,讓近視的孩子不戴眼鏡就看得清。

專家提醒,這些機構將視力作爲評估近視的標準,這本身是錯誤的。“孩子有沒有近視,應通過散瞳驗光後的屈光度、眼軸長度和角膜曲率來綜合評估。”張瑜說。

爲了吸引消費者,有近視防控神器甚至打上AI等先進概念,但產品療效受到質疑。

在一家宣稱“15分鐘提升裸眼視力”的機構,商家推薦記者購買9800元一副的動焦訓練眼鏡,該產品是讓佩戴者在15分鐘內看遠看近1500次,稱這種動焦訓練有可能降低度數。在另一家視功能訓練店,店家推薦3D訓練平板電腦,聲稱這不是一般的平板電腦,會用AI爲孩子匹配個性化訓練方案,單純觀看3D動畫就可以提升視功能和裸眼視力。

“業界普遍認爲,動焦訓練調節方法對控制近視沒有效果。很多近視的孩子本身接觸電子產品過多,3D平板電腦或許只適合於弱視、視功能異常和斜視患者,並不適合已經近視的孩子。”張瑜說。

由於護眼心切,不少家長輕信“摘眼鏡”廣告,在護眼路上屢屢走彎路,影響了孩子的視力健康。家長王月曾帶着孩子在蘭州市一家近視防控機構進行控度訓練半年,先後使用哺光儀、理療按摩儀、明目貼和控度鏡。“不料半年後近視從150多度漲到300多度,我去投訴時,發現還有人和我有同樣遭遇。”她說。

張瑜說,護眼心切的家長之所以走彎路,在於普遍接受不了孩子過小就戴上眼鏡,“只要不戴眼鏡,各種手段家長都願意嘗試,這才耽誤了孩子的治療”。

消費陷阱多,產品難有真療效

——防控神器不“神氣”,個別缺乏循證醫學證據。部分機構在開展近視矯正時,推出各類主打產品,使用“恢復視力”“降低度數”“近視治癒”等表述,但專家和部分家長反映,其矯正效果不佳,甚至使用安全性也無法得到保障。

張瑜說,市場上較爲多見的哺光儀,是用紅光代替自然光,增加脈絡膜血流量,防止眼軸過度增長,然而,長期重複低強度紅光照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哺光儀已經在一些醫療機構被叫停。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委員盛迅倫說,哺光儀不能降低度數,若控制不好使用時間,還會造成眼底黃斑損傷,“至於家長經常購買的明目貼,是否能改善孩子視力,還沒有明確的研究證據”。

——視力訓練藏貓膩,誘導性檢查造成恢復視力的假象。半月談記者在暗訪時,遇到一些對視力訓練效果深信不疑的家長,稱“自己孩子視力訓練一段時間後,看視力表更加清楚了”。

受訪專家告訴半月談記者,一些訓練機構經常使用小伎倆,給人造成視力恢復的錯覺。“把燈箱的燈源調亮一點,反射鏡放近一點,或者把5米款的視力表調換爲2.5米款,都會產生不同的測試結果。”甘肅愛爾眼視光醫院視光及小兒眼病科副主任周琪說。

張瑜說,市場上出現了一些視力訓練機構,以“摘眼鏡”等爲噱頭,然後誘導性檢查視力,造成視力恢復的假象。“不少機構用僞視力檢查方法,通過小孔徑匯聚光線,讓落在視網膜上的模糊光斑變清晰,這種視力的恢復只是暫時的。”盛迅倫說。

——未經科學診斷使用正規產品,假性近視容易成真性近視。如今,被證實科學有效的近視矯正控制技術手段,主要包括角膜塑形鏡、多焦軟鏡、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等控鏡產品。

“但是一些配鏡機構,在未經過視功能檢查的情況下,將這些控鏡產品任意推薦給消費者,反而容易影響視力健康。”盛迅倫說,散瞳可以排除假性近視的可能,但一些店家沒有散瞳驗光,也不去給孩子做細緻的眼部檢查,僅通過插片驗光,隨意佩戴角膜塑形鏡,這是很不負責的,如果是假性近視,配戴的話會導致真性近視的發生。

視力矯正“擦亮眼”,

守護孩子“光明”未來

專家認爲,可將“關口前移、行爲干預、精準防控”作爲重要策略,這樣能產生持續的作用。

盛迅倫建議,對近視前期兒童青少年早期干預,防止他們戴上“小眼鏡”。“結合近視防控數據採集、檔案建立與管理系統,將兒童青少年羣體劃分爲視力正常、遠視儲備不足、出現近視問題、戴鏡視力正常等幾類,從家庭、學校、醫院等形成一套視力分級管理和矯正流程規範,提供個性化的近視管理方案,提高視力防控的科學性、可及性和有效性。”

一名家長帶着孩子前往正規醫療機構檢查視力 馬莎 攝

甘肅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示,家長爲孩子選擇護眼產品時需要格外“擦亮眼”,謹防被騙。眼貼適用於緩解輕度眼疲勞及減輕用眼過度引起的不適症狀,視力訓練儀適用於青少年假性近視的恢復訓練或緩解視疲勞,這些產品很容易被誇大爲可治療近視。爲規範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工作,加強市場監管,2019年3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六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工作切實加強監管工作的通知》,明確要切實加強監管,嚴肅查處違法行爲。各地也根據通知要求,對威脅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現象進行治理,加強市場監管。

張瑜表示,希望動員高等醫學院校、公共衛生專業機構的力量,爲學校培訓近視防控健康教育教師,讓接受培訓的教師每學期爲相應班級至少開展一次針對學生或家長的近視防控健康教育課程,及時干預兒童青少年的不良用眼習慣。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市場監管、衛健、藥監等相關部門應當加大監管力度,創新監管方式,形成監管合力,暢通舉報渠道,促進近視防控市場規範發展,保障消費者特別是青少年的合法權益。

要讓孩子們走出戶外,每天儘可能“目”浴陽光。“只有陽光足夠量、光譜足夠全,才能刺激視網膜分泌多巴胺,減緩眼軸生長。”周琪說,“戶外高光照和多樣化場景,還能使眼睛接受更多的高頻視覺信號,離開近距離精細用眼的環境,減少因周邊遠視性離焦而誘發近視。”

半月談記者:馬維坤 樑軍 馬莎 / 編輯:孫好

責編:張子晴 / 校對:秦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