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人民觀點)——把牢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①

(原標題: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人民觀點)——把牢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①)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爲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要貫徹的其中一條原則就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爲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本版今起刊發系列評論,聚焦改革的生動實踐,闡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爲完成中心任務、實現戰略目標增添動力。

——編  者

改革千頭萬緒,歸根到底就是一個“人”字

充分調動羣衆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才能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

近期,我國南方多地持續出現強降雨,多家保險企業開啓理賠“綠色通道”,爲農業防汛救災提供保險支持。今年起,我國全面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與曾經只購買“基本險”相比,藉助這兩個高保障的險種,每畝僅需要多交5.8元左右,遇到同樣等級的災害,獲得的賠償就能翻倍。政策性農業保險全面推開,用財政支出的“加法”,換來穩定農戶收益和保障糧食安全的“乘法”,成爲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生動寫照。

“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價值取向,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爲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讓人民羣衆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國式現代化是14億多人口的現代化,規模最大,難度也最大。把握“民生爲大”的重要要求,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纔會越來越強勁。企業准入門檻大大降低,激發了經營主體活力;司法改革深入推進,公平正義的陽光灑遍大地;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推出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教育均衡化水平不斷提升……回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實踐,一系列改革舉措贏得人民衷心擁護,充分表明“爲了人民而改革,改革纔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纔有動力”。

改革千頭萬緒,歸根到底就是一個“人”字。以人民利益爲旨歸,改革的科學性纔有支撐,落實的有效性纔有保障。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遇到的難以權衡的利益問題越來越多,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鉅程度前所未有。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廣泛聽取羣衆意見和建議,準確把握羣衆實際情況究竟怎樣、羣衆到底在期待什麼、羣衆利益如何保障、羣衆對改革是否滿意。改革既要往有利於增添發展新動力方向前進,也要往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向前進。充分調動羣衆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才能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

發展無止境,改革無窮期。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爲例,2014年全面推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2015年實現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全覆蓋,2016年實現城鄉居民醫保和新農保整合,2017年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推開,2018年國家醫療保障局掛牌,2019年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集中帶量採購模式,2021年部署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2023年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正式實施……一步一個腳印,改革走過了千山萬水,還需要繼續跋山涉水。面對人民羣衆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把牢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必須注重從就業、增收、入學、就醫、住房、辦事、托幼養老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等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多辦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

在企業和專家座談會上,當有學者發言提到“接下來的這輪改革,力爭讓更多羣體有更強的獲得感”時,習近平總書記讚許道:“這句話正是點睛之筆,老百姓的獲得感是實實在在的。”新徵程上,我們要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與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爲現實,不斷激發蘊藏在人民中的創造偉力,爲中國鑄就新的輝煌,爲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08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