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老化 醫師提醒留意生活6項早期警訊

馬偕醫院失智防治中心與相關單位一起舉辦闖關活動,響應國際失智月,向現場民衆宣導認識失智症。圖/馬偕醫院提供

我國失智症人口推估已經超過37萬人,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老人精神科主任林承儒表示,記憶力衰退、語言表達變差、情緒個性改變等爲早期失智症警訊,早期發現能早期治療,有機會繼續留在職場,不必被迫離開。

每年9月21日爲國際失智症日,希望提升民衆對失智症認知。民衆常誤以爲失智是老年人專利,但其實65歲以下民衆仍有3%的風險罹患失智症。林承儒指出,失智症是一種腦部的疾病,與自然老化是並不相同。

林承儒指出,中年以後的聽力喪失、低密度膽固醇過高、憂鬱、缺少運動、糖尿病、抽菸及喝酒,以及晚年缺少社交活動,都是失智症的風險。若多動腦、多運動、均衡飲食、多參與社會互動、維持健康體重也有助於預防失智。

目前並沒有根治失智症的藥物。林承儒說,依據臨時失智評估量表CDR,若等級0.5分(極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就可以早期介入給予藥物治療,可以延緩惡化速度,減少病程發展且伴隨失能問題。

林承儒提醒,可以注意是否有記憶力衰退影響生活、熟悉事物突然變得困難、對時間地點感到困惑、語言能力變差、忘記東西放在哪裡、情緒與個性改變等等,都有可能是早期失智症的警訊,應尋求精神科、神經科或是失智症門診的專業建議。

馬偕醫院失智防治中心昨與臺北市中山區失智共照中心、馬偕醫院永樂教會樂智學園失智社區據點、永和耕莘醫院朱侖老人住宅萃智學堂失智社區據點、新康居家職能治療所(中山站)失智社區據點以及臺北市中山老宅失智據點等合作舉辦國際失智月-「真心珍憶」闖關活動,向現場民衆宣導認識失智症,提醒民衆早期早期治療的重要性。